心里预期和婚前必问问题
2020-11-13 本文已影响0人
多一口都不吃
疫情期间,无论小区还是商店都有防疫要求,进出都要登记,上班后,无论是园区,还是办公楼都按照从严的要求,进行出入登记。
而在这个时候,单位要组织专家评审,所谓专家,肯定是领域内赫赫有名之人,或者著名大学的教授,这期间我有幸负责接引专家的工作。
园区门口接到专家,根据防疫要求,进行登记,因为涉及到有个人信息比如身份证号码等信息,所以必须要专家自己进行登记,因为是疫情期间,这个行为,大家都理解,心里有预期。而进办公楼,单位要求还要进行登记,有些专家就不乐意了,难免会抱怨说几句。
那么整个过程可以进行优化吗?
园区的防疫登记肯定是必须的,办公楼的登记可以撤掉吗?如果是平时,还有可能,但是疫情期间,一切从严,登记报备也是免不了的,至少是在我这个层面解决不了的。
那么我能做什么呢?
心里建设,给他个合理的心理预期。
如果在进办公楼之前,在语言上告知他因为什么。。。还需要他登记,请他谅解等等,我想专家心里会好很多。
那么翻过头来,在生活中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场景。要知道,我是一个女儿的父亲,一个父亲对女儿的关注是很用心的,所以呢。。。
在一个女人的人生当中,最重要的可能是婚姻了,婚姻之前,有很多是需要做好心理预期,你对要和你度过人生的那个人,要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
涉及到双方的婚姻观、金钱观、个人的行为习惯、家庭分工、人际关系处理等各个方面,婚前要搞清楚,这么说有可能太抽象,所以以问题的方式列出来,可操作性更强。《纽约时报》婚前15问,就是典型的一个。
例如:
- 我们要不要孩子?如果要,主要由谁负责?
- 我们有没有详尽地交换过双方的疾病史?包括精神上的。
- 我们有没有自然、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性需求、性的偏好及恐惧?
所以,现在你问我“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我想我是百分百赞同的了
了解全面,理想分析与抉择,对一些主要问题知道了答案或者答案的方向,那么你就会有了合理的心里预期。否则大概率得到的不是惊喜而是惊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