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诗”是否脱胎于“楚辞体诗”
2019-03-13 本文已影响151人
陈水河
下山歌
下嵩山兮多所思,携佳人兮步迟迟。
松间明月长如此,君再游兮复何时。
毫无疑问,宋之问(约656~约712)这首《下山歌》是楚辞体诗与七言歌行的代表作。楚辞体诗与强烈的、或许可称为"浪漫的"情感抒发相关。于此,还可了解到,他已开始用七言来创作,只不过第一、二、四句的第四个音节各用了“兮”,而第三句就是后来的“七言诗”诗句的模样。这是不是意味着七言诗就是脱胎于楚辞体诗?还是在试用也是探索七言时,唐人口头语言、文字组合能力上还略显稚嫩?这有待进一步考查。
也许诗歌由四言过渡到五言再有七言诗的出现,可看出诗歌这个文学样式的自身发展要求,也多少反映了古人驾驭语言文字能力在不断提高。尤其是七言诗的出现,让我们实实在在看到了诗歌内容的广博,诗歌句式的多重变化,包括诗歌音律(最初是节拍)上的规范追求。
陈水河整理于2019.3.13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