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妈妈!亲子教育心理

不给孩子成长的机会,凭什么责备他们没有责任感

2017-07-22  本文已影响257人  笑东妈

前几天和朋友闲聊,中途他接了个电话,他很生气的样子说话很激动,大概事情是这样的:

他下属自己的一个单,因为马虎做错了一个看起来很简单很小的事而造成了一笔大单的损失,下属借着酒劲电话里有点责备公司不给他支持,这个不支持的意思是公司领导不给他检查一下导致了最后的损失。

总结一下就是自己做错了事情带来损失最后责任推给别人。

其实这样的人生活中是很常见的,有时候很憎恨这种人:自己做错事却怪别人。可是憎恨无用,这是他们的私人逻辑。心理学家武志宏老师给了个名词“巨婴”,也有人称之为“妈宝”。他们是怎么产生的这种私人逻辑呢?请看以下场景:

场景一:

3岁的孩子吃饭,平时都是奶奶一切准备好喂饭的,这天奶奶出门有事,妈妈叫吃饭了孩子孩子玩,妈妈生气:叫你多少遍了还不来吃饭?孩子:你没过来抱我去饭桌啊。

吃饭时候又玩玩具,妈妈:吃饭了,不要玩玩具。孩子:谁让你不喂我吃饭?

妈妈叫孩子吃鱼,孩子:你没剥鱼刺我怎么吃啊。

妈妈恼火,明明你的事全赖我了还。。。。

场景二:

7岁孩子上兴趣班,妈妈说舞蹈考级以后可以加分所以给孩子报了舞蹈班,学钢琴能提高女孩子的音乐素养给孩子报了钢琴班,跆拳道能增强体质还能防身保护自己就给孩子报了跆拳道班。。。。。。孩子喜欢围棋妈妈说这学了没用就直接拒绝了。

所以孩子每次上各种兴趣班妈妈都得催,催着催着妈妈也烦了就说:钱都给你交好了还不好好学,这些班要花很多钱的,妈妈赚钱很辛苦的。

孩子内心:什么班都是你报的关我什么事。

场景三:

10岁的孩子在家做作业,妈妈每天检查,错了帮他指出来,孩子第二天都能交上很好的作业答卷,有一天他的作业错了两题,他气哄哄地回来跟他妈妈说:你怎么没有检查好啊,作业都错了。

妈妈委屈,你的作业错了怎么成我的错了。

场景四:

十二岁的孩子父母为了其初中能去更好的学校又担心考不好,所以就给孩子报了奥数等等能加分的项目的培训。

场景五:

大学毕业了,做什么工作进什么单位父母都为他忙前忙后。

接着孩子结婚挑对象也要把关,结了婚也要催促生孩子。

某一些片段有没有点熟悉的影子,或者在我们身上,或者在我们的孩子身上?

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继续培养我们的孩子成为“妈宝”、“巨婴”。然后气急败坏的时候责备孩子:你怎么这么没有责任感呢?

不给孩子成长的机会,凭什么责备他们没有责任感

划清边界

每个人都有心理边界,被人侵犯了都是不舒服的。比如早起,小时候我妈总是早早地进我房间叫醒我,其实我也基本上也要起来了,她再来催一下,我就不舒服“本来我自己可以起来的,但是你来催我,就像我是被你催着起床的”。大人这样,孩子也是这样,当大人太过侵犯孩子的边界的时候,就会带来孩子的反抗和不负责任。

不给孩子成长的机会,凭什么责备他们没有责任感

1、课题分离

课题分离是奥地利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尔佛雷德·阿德勒主张的理论。这个理论大概的意思是每个人都是一个课题都有一个边界,将自己的课题和被人的课题分开,做好自己的课题部分,对于别人的课题不能妄加干涉,尊重就好。

简单地说就是做好自己不要多管别人的事。

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

但是怎么区分哪些事是谁的课题呢?只要考虑这件事或者这个选择带来的结果最终是由谁来承担,那就是谁的课题。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工作中遇到上级的不赏识,被减工资,然后心中不服懈怠工作,又被减工资,形成恶性死循环。用课题分离来解决这个死循环就是:做工作是自己的课题,减工资是上级的课题,做好自己的课题就能打破死循环。

回到亲子关系的案例:小段年龄的孩子家庭很多都困恼于吃饭问题,矛盾是父母需要孩子吃饭的量和种类,而孩子不愿意吃饭。

我们进行课题分离一下:不吃饭带来肚子挨饿的结果是由孩子来承担,所以是孩子的课题,父母干涉其吃什么吃多少的行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目的—吃饭,孩子肚子不饿,一会儿不会哭闹耳根清净,而且按时吃饭身体好不生病减少麻烦。也就是说父母的行为是“为了我”而不是真的“为了你”。孩子的观察力极强,他们很容易就观察到这种欺骗行为,所以他们才会反抗。

课题分离,即使父母也得放下孩子的课题。

不给孩子成长的机会,凭什么责备他们没有责任感


2、尊重孩子、尊重自己

尊重孩子

课题分离把孩子的课题都交给孩子,但是如果出现:

一岁多的孩子让他们自己收拾玩具并整理好,这显然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那父母也不能一起收拾?

再比如做奥数的孩子确实遇到解答不了的难题,我们当父母的真的只能袖手旁观吗?

作为父母我们该怎么做呢?课题分离但不放任,我们在了解孩子干什么的基础上加以守护,帮助他们。

最终还是要帮?

两个概念是不同:一是孩子寻求家长帮助,二是家长主动帮助。虽然结果都是家长帮助孩子,但这两者存在极大的不同:前者孩子是课题的主体,他有责任去解决自己的问题,寻求帮助只是他解决问题的一个方法而已;后者家长是问题的主体,孩子则认为这些都是大人的事,所以哪一天突然指责他不负责任的时候,他会回答:都是你怎样怎样。。

尊重孩子,父母退回被动位置,随时准备给予帮助,但是在孩子没有向你求助的时候不可以指手画脚,寻求帮助也是孩子需要培养的重要的能力。

尊重自己

如果家庭养育中孩子已经被包办得太多,已经也分不清自己的边界和课题了,总认为都是“你的错”,父母恼火感觉到不被尊重怎么破?

走开!拒绝不被尊重的顶嘴和指责。你不能迫使别人以尊重的态度对待你,但是你可以自己以尊重的态度对待你自己!

可是“臣妾做不到啊,不惩罚一下这臭小子难解我心头只恨啊”,亲爱的爸爸妈妈们惩罚是对人极大的不尊重呢。如果想要改变获得孩子的身心健康提高家庭的幸福度就请停止你的惩罚。

情绪管理需要学习和练习的,这时候父母有情绪,这正是我们教育孩子情绪管理的好机会啊。父母很好的管理了自己的情绪,也会影响孩子的情绪管理,每天进步一点点。

感觉好才能做得好,待平复情绪后跟孩子这么说:

“宝贝儿,很抱歉你生这么大的气。我尊重你的感受,但不能接受你刚才的做法。今后,每当你不尊重我的时候,我会暂时走开一下。我爱你,愿意和你在一起,因此,当你觉得你能够尊重我的时候,就来告诉我,我会很乐意和你一起找出处理你的怒气的其他方法。然后,我们可以把精力集中在找出对你我都尊重的解决办法上。”


划清边界,课题分离,尊重孩子尊重自己,给孩子成大的机会,孩子才能获得他应有的责任感!

不给孩子成长的机会,凭什么责备他们没有责任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