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读心

2019-01-12  本文已影响113人  叶千川

这大概是一种很渗人的能力吧,和别人说话时,能感受到别人情绪的变化,能看到当下对方自然的部分和伪装的部分,也能看到过去的成因,也能看到未来的趋势。

每个人言谈举止都有一套模式,包括思维也是……我说的这种与察言观色不一样,而是本能的觉察。那么在接触到每一个人的时候,脑海里会本能的建立模型,不是用逻辑推导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他在脑海里是一个不断修正的模型。

同时对于记忆力有很高的要求,需要不停的记录某个人特定场景下不同层次情绪的变化,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特定的人,而且是不带偏见的真实记录,因为客观真实,所以能在很多年后也不会忘,还能相互验证是否是一个人合理的成长曲线。

当样本足够多的时候,而且一个人也有多样性,那么识别一个人会越来越快。一个表情,一个词语,一个动作,便有可能敏锐捕捉到流动的具体情绪。因为脑海里有足够多的模型可以供参考……

当能捕捉到这么多情绪,反而不是一件好事,因为情绪是一个方面,事物本身反而是客观充满逻辑的。情绪会干扰对事情本身的判断,这便需要来回切换情绪感知和逻辑判断的能力,有点像左脑和右脑相互协作一样,从两个角度去审查一个事情。

有点像身体与意识,行动与思考,感性与理性……看似很难协调的事情,还得让它们达到某种意义的统一。特别在识别复杂的人和事时,忘掉自我进入当事人在当时情景下的意识以判断其合理性,更加难了。

在忘我这件事上,情绪的共鸣是最大干扰。类似的经历,已经有的情绪波动会被唤醒,无法专注于事物本身就无法看清真相。

意识的叠加是一件很怖惧的事,如何分清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就成了一件需要长期修炼的能力了。最核心的驱动力和支撑,绝大多数是有用的,最核心的只有一个,基本上都不一样,还原事物最原始的模样,反而更好理解一件事了。用一句说烂了的话结尾: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