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儒家经典《论语》

《论语》子罕篇(29)|孔子说学道三境界:学道、适道和变通

2025-05-18  本文已影响0人  晓丽优雅

[原文]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译文]

孔子说:“有的人可以与他一起求学,但未必可以与他一起求道;有的人可以与他一起求道,但未必可以立身于道中而不变;有的人能够与他一起立身于道中,但未必能够与他一起相宜变通。”

[解读]

适道:适,往。这里是志于道、追求道的意思。

立:坚持道而不变。

权:秤锤。这里引申为权衡轻重。

能够成为同学,固然是一种缘分,同学之间能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但是每个人的志向并不相同,不是每个同学都是志同道合之人。

能够合得来的人,必定是能够有共同志向,共同目标,三观契合的人。这就是可以一起适道,就是同道中人了。然而道路漫漫,前途未卜,即使一开始的同道中人,也无法做到善始善终,始终不变,永远立在道上。

有些人和你一起走一直走,能够立于道,无怨无悔,始终如一,但一旦到了需要权变之时,能够看懂看透并理解支持的人注定是少之又少,真正懂权变的必定是有大格局大境界之人。

圣贤智慧皆相通,既能不变坚守,又能权变合宜,儒家称此为中庸。

[读后启示]

同学是陪伴我们一起成长的伙伴,他们见证了我们的青涩和成果,也分享了我们的欢笑和泪水。

同学是一起通过学习同样知识掌握前人积累的知识与技能,然后依据自己的所学和周围的社会环境,尝试着选取自己要走的社会道路实现自我,

每一个同学都是独特的存在,他们的个性与才华让整个校园更加多彩丰富。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道路,所选道路相同的人皆是少数。

人们应该在生活中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并在这个道路上不断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目标。

学习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情,而且是一个社会的过程。在学习中,我们需要与他人交流、分享、互动,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我们也需要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以及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他人帮助和指导。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互动,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人生的旅程,有我们意料不到的艰难和险阻。知变与应变的能力,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的本领,也是现代社会办事能力的标准。

解决问题的秘决不在于其他,只在于善于思考。坚强毅力,坚持自己的目标,做事决绝果断,加上换位思考和灵活变通,也许事情办成就不那么困难了。

“中庸之道”告诉我们要在保持自己的原则和立场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周围环境和他人的感受,以达到平衡和谐的状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