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教学设计
华池一中 李富华
一、教材分析
《劝学》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第三单元第二课,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原文比较长,此处是前几段的节选。文章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作用以及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全文用了近20个比喻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说理深入,结构严谨,代表了先秦论说文成熟阶段的水平。 把握本篇文章的深层含义,有助于学生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
二、学情分析
高一第二学期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文言文阅读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对文言文的学习,仍有一些重难点待突破。如词类活用、虚词的不同用法、文章的深层含义、写作特色等。
三、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荀子》及相关文学常识,掌握并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背诵全文。
【思维发展与提升】
理解并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
体味文中蕴含的“学习之道”,通过研读文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
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用法和特殊句式。把握有关君子学习的智慧,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难点】
理解并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
品读鉴赏、讨论点拨、合作探究
六、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问引思,导入新课
PPT出示颜真卿《劝学》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这首诗劝导人们在年轻的时候,要抓紧时间,勤奋学习,不要错过学习的好时光。其实,在两千多年前,有一位思想家、教育家就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作用以及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时光隧道去聆听两千多年前的儒家大师荀况关于学习的谆谆教诲。
(二)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指出先秦儒家三个时期的三位代表人物),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对话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指出先秦议论文发展的三个阶段),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选。
(三)互问明思,解题释疑
1.标题“劝学”怎么理解?
(点拨:劝勉学习。作者以《劝学》为题目,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2.给重难点字词注音:
以为轮 虽有暴 吾尝而望矣 故不积步
一跃,不能十步 而不舍,金石可 蟹六跪而二,非蛇之穴无可寄托者
3.听录音诵读,注意诵读方法,读出节奏,读出气势,读出情感。
4.结合课后注释,疏通理解1-2段文意。
5.归纳点拨1-2段的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通假字:
輮以为轮:輮通“煣”,使弯曲。
虽有槁暴:有通“又”。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
词类活用: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做状语,每天。
其曲中规:曲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使动用法,使……弯曲。
文言句式: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倒装句。于蓝,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四)追问深思,结构梳理:
(1)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点拨:提出中心论点——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2)第二段中哪一句话回答了“学不可以已”?(用原话回答)其余几个比喻句与这一句有什么联系?
(点拨: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阐明学习的重要意义。
分三层连用比喻,证明学习的重要意义。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学习可以使人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说明学习可以改变人的习性,使之向好的方面发展变化。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说明学习可以使人增长智慧,提高品德修养。)
(五)小结巩固:归纳字词,反复诵读1-2段。
作业布置
背诵1-2段,预习3-4段
第二课时
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背诵1-2段,诵读第3段。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3.归纳点拨第3段的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1)重要词义:
须臾之所学:须臾,片刻。
跂而望:跂,提起脚后跟
闻者彰:彰,清楚。
假舆马者:假,借助,利用。舆,车。
(2)通假字: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
(3)词类活用: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高,形容词用作名词,高处。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
非能水也:水,名词做动词,游泳。
(4)古今异义(古/今):
绝江河:古义:特指长江,黄河。 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5)特殊句式:善假于物也。(判断句)
(二)追问深思,结构梳理
思考探究:
(1)第三段中哪一句话回答了“学不可以已”?(用原话回答)
(点拨:“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这一段使用了五个比喻句,谈到了与学习相关的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学、思对比,强调了学习的作用;跂望与登高对比,登高的收获大。这两例证明利用学习、利用外物的作用。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两例证明利用自然条件的作用。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两例证明利用工具的作用。
“君子生(性)非异也,善假(利用)于(对)物(外物)也。”——连用比喻,得出结论:那些有才德的君子,生来本性与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生非异也),只是由于他善于利用学得的知识和本领,善于利用外界条件弥补自身的不足,不断提高自己,所以才成为君子的。
(三)切问沉思,诵读梳理第4段。
诵读基础上,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归纳点拨第4段的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1)重要词义:
神明:指人的智慧。
圣心:圣人之心,通明的思想。
不积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用心躁也:躁,浮躁,不专心。
词类活用: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用心一也;积善成德: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善事。
用心一也:一,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
(3)古今异义:
爪牙之利:利,古义:鸟兽的爪子和牙齿。 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黄泉,古义:地下的水。今义:借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
特殊句式: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3.思考探究
(1)本段是从那个角度说“学不可以已”的?
(点拨:此段阐明学习应持的方法和态度。)
(2)在本段中作者运用了十个比喻句来说理,这十个比喻句从意思上看,可以分为几层?
(点拨:分三层,论述学习必须注重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土积水两喻,从正面强调学习要靠积累,并引出结论:圣人是靠“积善成德’’培养了“圣心”。跬步、小流两喻,又从反面强调了积累。正反对比,阐明学习必须不断积累。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骐骥与驽马对比,朽木与金石对比,从反正两面论证学习取决于后天努力,要靠坚持不懈。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蚓蟹对比,从正反两面论证学习要专心致志。
4.尝试背诵全文。
第三课时
一、背诵全文,回忆梳理文章脉络。
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分论点:
学习的意义;
学习的作用;
学习的态度。
二、探究本文的论证方法。
1.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指出这些比喻句分别是用来证明哪一种观点的,属于哪种论证方法?
阐明学习的意义: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③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④故木受绳则直;⑤金就砺则利。(比喻论证)
阐明学习的作用: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③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④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类比论证)
阐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正);②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正);③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反);④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反);⑤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反);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正);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反);⑧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正);⑨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正);⑩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反)。(正反对比论证)
2.设喻的特点
本文是阐述学习道理的议论文,通篇设喻,使所讲道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既有说眼力又有感染力。本文的设喻特点:
⑴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如说明“学不可以已”之理,作者用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色的提取,车轮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为喻加以说明,充分表达了“学不可以已”而必须有所造就的道理。这样化深奥为浅近,由感性到理性,令人心悦诚服。
⑵设喻方式多样:①正面设喻.②正反设喻.③反复设喻,如“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连用几个不同的比喻,使读者加深对道理的理解。
⑶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①有的是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锲而舍之”、“锲而不舍”。②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如第二段,作者先连用五个比喻,后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③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第三段第一层,作者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水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进一步论证。
除采用喻证法外,本文还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对比论证的注意点:
(1)要有明确的目的。
(2)寻求适当的对比材料。
(3)要有相同的对比量。
(4)对比之后要进行适当的分析议论,把蕴含其中的事理简明扼要地揭示出来。
三、延伸拓展
君子对待学习有“不可以已”的态度,学习的方法是不能停止学习,,具体的做法有博学、参省、假物、积累、坚持、专一。这样做了以后,,可以改变自己,,提高自己,,弥补自己的不足。在你的知识储备中有没有通过后天的不断学习让我们刮目相看的人和事,不断激励着你前行。,试着与大家分享。
苏秦刺股、孙敬悬梁、匡衡凿壁、孙康映雪、车胤囊萤;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梁启超: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诗。一生勤奋,著述宏富。政治活动占据大量时间之外,每年平均写作达39万之多,各种著述1400多万字,148卷的《饮冰室合集》。
小结:“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一抹背影,悠悠水长,他们的求学精神、道德修养让我们敬仰,我们可以通过后天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的学问、修养。
四、作业布置
完成活页作业的相关习题,阅读模块质量测评的群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