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车一个人的甘南之旅 第5天

2020-02-18  本文已影响0人  六根社

图文:何永平野马

       转眼间出来五天了,五天来领略大西北高原的粗犷豪迈,也见识了大西北人民的朴实勤劳,他们在高紫外线和缺水的环境下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抗争一代代繁衍生息。

      从大西北到宁夏回族自治州再甘南藏族自治州,从黄土高原到高山牧场在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衬托下身心也融入到这干净的环境中。 

       2019.7.21上午游了米拉日巴佛阁,该寺位于甘肃安多藏区合作市,它的全称是“安多合作米拉日巴九层佛阁”,名字虽然有点儿长,却也讲得很明白。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原建楼阁已毁于“文革”。现存建筑重建于1988年5月,历时四年落成。米拉日巴佛阁是为纪念米拉日巴而修建的佛阁。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在安多藏区的代表寺院。

噶举派(白教)创教者之一,他年幼丧父,家产被伯父霸占,随母亲过着贫困生活,饱受凌辱。为报仇雪耻,他修习了苯教咒术,并咒杀了伯父及其亲友30余人。快意恩仇之后,他顿生忏悔之心,于是改宗佛教,拜在玛尔巴译师门下。为了磨炼他的心性,玛尔巴曾让他在连续六年之内修建众多城堡,然后再一一拆毁。后来,米拉日巴又在岗仁波卿雪山上苦修了9年,饮冰雪、食青苔,以至毛发肤色都变成了绿色,最终印证了“大手印”和“拙火定”密法。

“拙火定”能够大幅度提高身体温度,因此即便是在冬季,他也只穿一袭布衣,人们称之为“米拉日巴”,意为米拉家族中穿布衣者。米拉日巴终生未建道场,在青藏各地云游传教。他传教的方法独特,常以歌唱教授门徒,对后世藏族诗歌发展产生过影响。

米拉日巴修炼过苯教和红教的密法,参与开创了白教,而他对密宗的心得又被后来的黄教所沿袭,所以受到藏传佛教各派的尊崇。

     2019.7.21下午往监潭、卓尼方向到陇南,一路上黄花似锦地里的油菜花争先绽放,祖祖辈辈开垦的梯田色彩斑斓线条优美,就像小朋友初学画画时将各种颜料随心所欲涂抹在画布上看似凌乱却又自然协调,远山牛羊成群似是翠绿的地毯上被撒下一颗颗黑白相间的珍珠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一辆车一个的甘南之旅第1天 

https://www.jianshu.com/writer#/notebooks/17624643/notes/50829898

一辆车一个的甘南之旅第2天 

https://www.jianshu.com/writer#/notebooks/17624643/notes/51519263

一辆车一个的甘南之旅第3天 

https://www.jianshu.com/writer#/notebooks/17624643/notes/51692974

更多农村摄影题材请百度:何永平野马

作者简介:

       何永平 男 45岁  网名:野马  四川岳池县人

      一直在农村基层工作,纪实摄影师、资深农艺师,爱好文物收藏,系全景图库签约摄影师、图虫签约摄影师、拍信图库签约摄影师、微博认证文章作者、知乎认证文章作者,所拍摄作品多为反映生活在社会底层普通百姓真实生活写照,其代表作品《我的岳父岳母》,《中国最穷之地--大凉山 》,《即将消失的职业--系列 》、《川东老院子--系列》等均被今日头条、腾讯新闻、凤凰新闻、网易新闻等多家媒体刊登转载。

自2007年摄影有以来其纪实摄影作品:《即将消失的职业--系列》纪录了农村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近百种即将消失和已经消失的传统手艺、传统职业,用文字、图片、视频纪录一个个真实的农村故事,反映社会底层边缘人员的真实生活现状,通过网络传播让更多人关注三农,农村、农民、 农业。

《消失的公社》系列纪录了自1992年拆乡并镇政策后那些即将被人们遗忘的古老的公社遗址,这些公社有的是从古庙过度到公社,有的是古道观过度到公社,有的是从古建筑过度到公社,有的是购买的当地百姓的住房过度到公社,有的是当时新建建筑那些曾经热闹非凡的政府驻地自工作人员搬走后已经残破不堪,部分建筑已经湮灭在历史长河中,很多公社连名字也被逐渐遗忘。《消失的公社》系列通过抢救性拍照,录制视频,采访当地百姓等方式收集整理资料归案。

《工匠之心》系列纪录农村各种老工匠几十年如一日地重复做着同一件事,他们那份精益求精的精神除了维持基本生活外更多的是要让技术更上一层楼,他们那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是我们年经一代学习的榜样更是技术传承的精髓所在。

古玩收藏:通过学习文物相关知识,对农村遭到破坏的各种文物进行抢救性拍摄纪录并宣传普及各种文物知识让当地百姓认识到老物件的文物价值,保存各种老物件真正做到藏宝于民。

更多农村题材摄影作品请百度:何永平野马 摄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