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可能》在犯错中成长

2021-02-16  本文已影响0人  㓓北

在学生时代,乃至毕业多年,还经常梦到考试,整张试卷,看每道题都不会,等到交卷时还是一张白卷,急得要死,恐惧得要命,惊醒后发现是做场噩梦。前段时间和家人闲聊起小时候对考试的恐惧,老妈还笑我说,小时候每次期中期末考试前期,压力很大,眼见我消瘦。

上学时期我是特惧怕考试的,觉得考砸了就是失败,低分就是失败的证据,学校的评价体系针对的就是我们犯下的错误,根据犯错的数量决定是否通过考试。我们没有把犯错作为学习的方法,而是将其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工具。只是那时年龄小,不懂这道理。

在《无限可能》中提出:犯错绝非失败,不能从中吸取教训,才是最大的失败。

我们都知道爱因斯坦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他推动了整个科学领域的发展。在物理方面,因光电效应研究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研究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我们惊叹他才华横溢,智商非凡,觉得他极少犯错,事实并非如此。首先,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他的人生发展之路,那就是“缓慢”,作为学生,老师一度认为他无法达到平均水准。

在科研生涯的后期,爱因斯坦还犯了简单的数学错误,这些错误出现在他最重要的几本著作中。比如在各个版本的相对论中因为疏忽大意,共有七处重大错误;计算与试验有关的时钟同步时,他也犯了错误;为了确定液体黏度,在运用数学和物理知识进行计算时他也犯了很多错误。难道就因为他犯过错误就认为他是失败者吗?

他没有让错误阻止前进的脚步,他反复进行试验,在自己从事的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说:一个人从未犯错是因为它不曾尝试新鲜事物。”我们提起他,没人会记得他曾犯过的错误,记住的是他的丰功伟业。

英国作家约翰·克里西没有大学学历,35岁开始写作,他多次投稿,满怀希望换来的却是一封封退稿信。而他根据退稿信中的修改意见,对照错误,逐个突破,他承受了大量失败的考验,努力让退稿信的价值,得到重新体现。

在接受了700多封退稿信后,他的首部作品发表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40年来,他写了4000多万字,手稿叠起来两米多高。

试错,是在错误中不断调整前进的方向,在修正错误中找到通往成功的方法。

犯错不可怕,坦然面对失败,让每一次失败都有价值。在错误中吸取教训,让错误成为推动进步的力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