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荔枝》唐朝小人物的保命史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三首·其一》
世人皆知杨贵妃酷爱荔枝,却不知一千多年前一口鲜荔枝有多难得。
天宝十四年,长安城的小吏突然接到上级的指令:要在贵妃诞辰之前,将岭南的鲜荔枝运往长安。传闻荔枝“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
岭南距长安足足五千多里,山高水远,这根本就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可是李善德这个倒霉蛋为了自己和家人的性命,决定放手一搏。经历千难万险后,终于在六月一日那一天,一匹马呼啸而过,新鲜的荔枝呈现在圣人和贵妃眼前。
“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到底距离终点多远。”人人都知道,运送鲜荔枝是个能要人性命的苦差事,所以才会几经周转落在李善德这个九品芝麻小官手里。得到命令的李善德没有摆烂,几经思索后离开了长安,启程岭南,完成自己的使命。
李善德一路走来,从长安到岭南,跌跌撞撞,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如赵辛民、鱼朝恩那样曲意逢迎的人,也有像苏谅、阿僮这样热心的人。
数月之后,倒霉蛋李善德终于解决了运送荔枝的问题,可新的问题接踵而来。这个功劳到底属于谁?运送荔枝的费用又来自何处?当荔枝运送成功后,这份差事是否应该继续下去?
“和光同尘,雨露均沾,花花轿子众人抬。”李善德在长安城做小吏这么多年都没悟出悟出这个道理,却在运送新鲜荔枝的汇报工作中彻底理解了。
当李善德终于找到了运送新鲜荔枝的办法,想要近一步解决时,却求救无门。韩洄一句话道出真谛:你把新鲜荔枝运回长安,可知得罪了多少人?你若呈上转运法时,附上一份谢表,说明此事有岭南五府经略使着力推动,大府寺、司农司、司农司等助力,你看鱼朝恩会不会抢你的功?
运送新鲜荔枝的背后,是一条无形的产业链,后面涉及到了无数人,这不仅仅是运送荔枝,而是一群人的利益。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多少人没能办成的差事,一个九品小吏就做成了,可见打了多少人的脸。而一个人独占功劳,又是职场上的大忌,周围人忙前忙后,什么也没捞着,这免不了别人会使绊子。
“流程这东西,是弱者才需要遵守的规律。”李善德辛苦打拼了十几年,才给房子交了首付,还在寺庙里贷了款。可不过只是见了卫国公杨国忠一面,就被庙里的师傅青眼相待,连“乡积钱”都不用还了。
拿到国公爷的牌子后,李善德一路畅通无阻。他不由唏嘘,过去几个月,人人听说他要运送新鲜荔枝的差事后,避如蛇蝎,生怕跟他沾上边,甚至还对他赶尽杀绝。现在仅仅因为一块牌子,对他礼遇有加。果然流程这东西,是为了遵守流程的人设定的。
他又想起了何帅节府里的那个家奴,他一辈子渴望被人当“人”看,却一辈子生活在底层,见不得光。只因为李善德邀请他喝了次荔枝酒,把他当做普通人一样对待,他便生死相护。难道小人物就注定被人践踏吗?
六月一日,李善德疲惫地赶回长安,他看着自己的成果,突然间有些不知所措。这份苦差事是完成了,可是这样做到底是对是错。因为运送荔枝,自己得到了圣人的赏识;也正因如此,他失去了阿僮、苏谅这样的朋友。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杨贵妃不过随口一句,想吃岭南的鲜荔枝,李隆基为了博美人一笑,便有了后来的故事。
就因为那一罐荔枝,国家损失了这么多人力财力,不知道背后又有多少个家庭家破人亡。杜甫曾有诗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玄宗吃荔枝时,可能不会想到安禄山起兵谋反后,战乱中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地,长安的繁华一夜之间荡然无存。
历史总是将罪过归到女人身上,诸如褒姒、妲己,却不想其实是圣人的贪念而已。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不过是在位者的一己私欲。
一年后,李善德因得罪杨国忠发配岭南,躲过了长安城那场浩劫。当他得知安史之乱的消息后,当天晚上就病倒在床,家人问他有什么心事,他只说:“没有没有,只是荔枝吃的实在太多啦!”
见微知著,以不起眼的小事展现了底层小人物的悲哀与无奈,从而折射出整个王朝所存在的弊端,是马伯庸先生的写作特点,不得不说,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