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小思

2018-01-21  本文已影响31人  质数人生
办公桌.jpg

1. 任何事情要考虑全面,逻辑链条清晰。

很多人认为产品经理就是能想出牛逼的点子的人,其实这只是副业,个人认为把产品流程的设计的顺利圆满且没有遗漏地完成才是天职。

比如,作为涉及用户单端付费产品的产品经理,除了考虑正常购买流程,每个环节的错误页面有补全吗?每种问题的处理情况想到了吗?遇到网络信号不好时界面会是如何的?用户没登录、没绑定支付、没支付成功的时候交互如何?用户登录失败、绑定失败、支付失败的交互又是如何?

所以,这可能是你初步想象到的正常页面逻辑:

简流程.jpeg

这可能是实际的页面逻辑:

全流程.jpeg

这其实是做产品时最常忽略的事。

2. 抛弃功能谈体验其实是在耍流氓

看到一些很炫的 APP,尤其一些很炫又相对比较成功的 APP,我们会误认为它们的成功完全归功于用户体验。

就我从业以及观察来看,不夸张得说,包含交互、视觉在内的用户体验,在用户需求尚未满足前,都是废物。满足用户需求是 1,而用户体验是可以在 1 后面添加的 0.

见过不少 3D 效果做得简直像科幻电影里特效的 APP,给别人演示时一片牛哔赞叹。这样的 APP 有用吗?有用,但能看到的目前只有一个用途,就是拿出来让大家围观...

当然,并不是否定逼格不会影响用户视觉体验。但当你作为用户来用的时候,比如电商,作为大而全的电商网站,更多信息展示显然是比界面简洁更重要。

所以永远记得,先满足需求,再考虑加特效,duang duang 什么的。

3. 理解需求背后的原理和原因

产品经理很多时候是需求承接方,需求来自老板/同事/用户。

这时候,一定要分清一件事情,这件事情是非常非常容易被搞混的,就是:他们给你的是明确无误的需求还是只有实际的方案!

比如同事海外市场广大,我们的产品要扩展海外市场,需求的背后可能只是因为他的一个朋友给他提过这样一个建议,但如果不进行调研,上手就做,结果可能就是赔本赚吆喝,更有甚可能连听都没人听。

任何人(包括用户,严格说尤其是用户)给你提需求时,有时候只是根据自己的需求拍脑袋想了一个方案建议你做,但作为产品经理,要做的是理解其背后真正的原因或者原理,转化为更合适的产品方案。

4. 有写文档或者做记录的好习惯。

大公司会有详尽的文档撰写要求,但初创团队和小公司考虑到效率问题都很少有写文档的习惯。

许多人会觉得口头表述和口头确认是初创时期自然而然的工作方式,实则不然。即使最粗糙的产品功能说明文档、交互文档和需求文档,都要比任何事情全靠口头解决要好。文档和记录是规范产品研发的重要参考,是当大家有了争执可供确认的凭证,以及最后产品版本验收的查验标准。

半个月后,没人记得现在做的这个功能当初为什么决定要做,像这样尴尬的问题就不会出现。

5. 考虑将来可能的变化。

除了空间维度上要考虑更多情况,在产品方面,还要考虑时间维度上的状况。

包括但不限于:

• 版本的命名和意义(不要让用户困惑)

• 版本的更新周期(不要让用户觉得烦)

• 强制改版的情况(旧的功能无法使用。强制改版显然不宜太频繁)

• 将开发功能的预备(与技术沟通未来将开发的功能,提早在代码层面有所准备,以防经常做太多改版)

• 提前考虑埋点的情况(用来做用户行为分析)

• 要上应用商店的应用,在做以上这些考虑时,一定要把审核时间算上

6. 正确地完成事情,是衡量产品经理称职与否的标准。

很多人问我怎么才算合格的产品经理或者产品负责人,我都会说关键词在于“完成”和“解决问题”,而不是“创造”、“创新”、“更美”和“更牛逼”。后者当然也重要,但应当只能算是锦上添花。

如前面所说,产品经理不是那种闷头想牛逼点子的人,而是把老板对产品的定位落实到方案上、把同事们的需求落实到功能的配合上,把用户对产品的反馈落实到迭代改版上的人。

以上是产品从业的一些思考,觉得不仅是做产品工作,其他岗位也可以参考一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