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觉初稿
坛经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寻兔角。
本书借用世间觉这三个字做书名,来概括,描述,揭开,解释我们现实人生中的许多谜团。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链接了几乎所有的人,互联网生活不再是高知们,精英们的专利,也不再是白领们,大学生们装逼格的地方。人人互联到万物互联,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变化的节奏比以往的社会更快,幅度更大。很多人在这种变化中,表示看不懂。时代潮流把大多数的人挟裹其中,抛上又抛下,把人们搞得昏头转向,不知怎么办。本书就是要告诉你,这个时代的特质,未来的走向,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我们应该怎样面对 。
一、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究竟是一条什么路?
财富自由,是这个世界上最性感的女神,不知多少人想一亲芳泽,但只有极少数人有这个机会专!
这个极少数,估计用万分之一的概率来形容不为过。
《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订阅人数已经逼近十万, 目前中国18岁到59岁的成年人约摸有十亿,这意味着一万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订阅了该专栏。
这也刚好是一个万分之一的数字。假设这十万个人最终都实现了财富自由,那《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简直是一条神奇的路。
那199块的门票钱太超值了!当然,再神奇的专栏,也不可能让这么多人财富自由,但可以确定的是,这十万人中,有一些人肯定会达到财富自由。
其实,财富自由并不一定要亿万富豪才算。财富自由是指不再为生活必须品而出卖时间,一个人的财富资产产生的收入足够他满足一般需求。你说钱要真够用才叫财富自由吗?真够用,从某种意义上讲,马云的钱也不一定真够用。为什么很多人越有钱越感觉不够用?而且,很对所谓的身价,富豪榜都只是纸面富贵。比如股价一大跌,财富瞬间挥发大部分。可见,财富这东西,有时真是幻觉。一个”挥发“,形容得很微妙。
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在这里,凡所有纸面富贵,都是虚妄。因为,股价,其实是估价,都是建立在人心之上。即一种主观之上。当大多数人看好的时候,价格上扬,不看好的时候,价格下跌。真没有一个客观实在性。所以,富贵某种意义上真是一种虚妄,一种幻觉。
但奇妙的是,幻觉往往组成了我们的世界,够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现在回过来定义财富自由,应该更f朴素一点,实际一点。财富自由,就是满足一个人高品质的物质精神生活,而不要奢侈生活。财富自由之路,是一条生活有保障,有安全感,时间自由的路。
二
钱究竟是一个什么东西?——理解钱的真相,是非常核心的一步。
钱的用处大家都知道不用我在这里啰嗦 。钱虽不是万能,但大多数的事情还得需要靠钱来解决。钱成为一般超级钥匙,能解开许许多多的锁。
钱也润滑剂,润滑着事事物物的关系。若果把地球当做一个有机生命体的话,钱就是这个生命体中的血液。如果把世界当做一套庞大而精密的机械设备的话,钱就是电能。
钱是一种神奇的存在 。钱是人类创造出来的虚拟产品。钱就人类信用的货币化载体。财富的转换通道。钱最神奇的是链接过去、现在、未来。
三、微信红包文化的深远影响
自从微信红包开始流行以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又多了一种行为模式,那就是一言不合就发红包。发红包成为社交活动中最能调动气氛的游戏。比如,我们一个工程部门,三四十人在一起聚餐,刚开始吃得很沉闷,不知谁现在微信群里发了个小红包,一下就引发了大家激情,于是发和抢越玩越嘿。酒也没人劝喝了,刚端上来的菜也没人动了。似乎人与人之间,正变成一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同时,大家都似乎找到一种摆脱无话可聊的尴尬气氛。或许,大家抢红包真不是为了抢那几个小钱,而是另外一种交流吧!
仔细观察一个熟人群发红包的行为,能从某种程度反映一个人对钱的态度,也就是为人在金钱方面的慷慨程度。往往是这样的,爱发红包的总是少数那么几个人,抢了红包主动发的也有一部分人,但是有很多人只抢不发,除非有明确规则的约定 ,而且在群里也不活跃,连话也少说。有极少部分,即不发,也不抢,完全忽视。
现实生活中,爱发红包的那几个人都让人感觉性格外向,积极,开朗,豪爽 。而只抢不发的则内敛,话少,消极等。
当然,这种观察有待于详实的心理实验数据去验证,笔者也只是凭个人经验主观判断,这得事先申明。等有条件的情况下,选取足够有代表性的样本,设置一系列科学的实验去验证以上看法。
不过,可以明确的一点是,红包文化的流行已经微妙地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交关系。人与人之间更容易用钱来沟通,表达感情或谢意。比如,谁生日到了,随手发一个188呀,168呀,88呀等吉祥数字,金额不大,收的人也乐呵呵收下。双发方都过多的压力。这是过去无法想象的场景,比如现实中,谁过生日,你除了送礼品以外,你会真的傻不拉几的拿百十几百块钱往别人手里塞吗?就算你塞,对方也不会收的。因为,这样双方都会感觉大家在讲赤裸裸的金钱关系,都感觉某种压力,造成某种尴尬。或许你真的决定礼物不实用,不如钱实际。对方也需要最实际的礼物——钱,但是现实中还是有尴尬。收的人怕被看做贪小钱。而通过发微信红包,感觉一下变了,好像就是玩一种游戏,没有那么大的压力了。这真是一个微妙的改变。
另外,现实中,关系一般的人给对方一个帮了个小忙,在感谢的话语中随手发一个小红包表达心意,对方也乐意收下,同时也借此话题深入聊下去,大家关系逐渐升温。发的人让对方感觉懂事,大方,不小气。发的人也自己觉得发红包,欠别人人情的压力缓解了许多。微信红包,真是一个好的交流工具。
当然,发微信红包与发支付宝红包有点不一样。微信红包需要收的人主动收,否则一定时间过后,主动退回原来的账户里,这意味着把收不收的选择权给于了收的人,皮球在收的一方 而支付宝则直接得多,只要点击发送,受的人人愿意不愿意,钱已经到账,除非重新发一个红包回来。
所以,如果你真心要发红包给对方的话,最好发支付宝红包,少让对方做选择题,对方更能感受到你的真诚。
红包文化的流行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改变了人们对小额金钱的态度,养成一种付费习惯。几块,几十块,乃至几百块钱的支付让大家心理没啥大的损失感受。这为移动互联网上知识变现奠定了基础,选择微信公众号以及其他平台都有打赏功能,而打赏的人也越来越多,这昭示着一个时代的来临——知识变现的时代 。平时,花几十块钱买本书还感觉小贵,而现在是,在网上看到有价值的内容,读者一高兴,随手就打赏出去。
知识变现越来越容易,内容创业也越来越行得通。只要你有优质的内容,不再担心挣不到钱,也不再让人挖空心思去寻找商业模式。提供优质内容,读者自然直接买单,逐渐成为主流的商业模式,这对那些有优质原创能力的人来说,创业的春天来了。
不是吗?
四、我们重新理解钱
在现实人生中,钱像空气一样让人离不开。有句话流传很广,钱不一定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又说,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 。真是一些朴素的真理啊!貌似浅显,实际深刻。
钱是充满魔性的家伙,一个人钱的多少能影响到他的情绪,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是行为模式。所谓人穷志短,马瘦毛长。穷的人活在一种当下的境地,没有精力去考虑未来,去畅谈人生。没钱导致一种贫穷思维。
五、钱在农村与城市的区别
自然经济条件下钱与商品经济条件下的钱
首先,钱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信用。是人与人之间交易的媒介。
先举个例子:
王大爷以前在农村生活,一个闭塞而落后的农村。交通落后,经济不活跃。人们除了购买少量的基本生活用品,一般吃饭穿衣完全不用钱,自己双手解决。自己种的粮食,蔬菜水果供自己一家人用度,没有水费电费物业费。没有交通费。电话费。钱对王大爷来说,使用的频率不高。一个月有个千而八百的,都感觉够用了。
而后来王大爷到了大城市,就感觉生活到处都要钱,步步都要钱。出个门要钱,坐在家里有人来收物管费。自己去做清洁换来的收入刚好够一个月的生活用度。一个月挣两千来元,花下来所剩无几。在农村的时候,一个月没什么钱也感觉不到穷。
同样的人,在两种不同的生活场景中,对钱的感受差别太大了。
这说明了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两种社会的不同之处。
自然经济条件下,商品以及服务交易不发达,人们靠自己生产物品来满足自己的生活。而在商品经济社会,典型的是今天的大都市生活。可以说每天都离不开钱,或者说每分钟都离不开钱。几乎所有东西,服务都可以货币化。比如家里做清洁,请个清洁工,大概要几十元。而自己做,就是自我免费。人与人之间的交易频繁,活跃,这就是所谓的经济发达。
而农村社会,邻里之间帮忙多半是人情工,人与人之间都存有情感账户,你帮我修盖一天猪圈,我在人情账户里记下一笔,哪天你用得上的时候,我还你这一笔人情。
钱在农村的活跃程度远不如城市。农村和城市,完全是不t
同的两个世界。
我这本书主要是写给在城市生活的农村人看,世界上有两栖动物,农村和城市之间来回穿梭的人也是两栖动物。号称两栖人。
城市化是一场不可逆转的运动,也是一场人伦撕裂的运动。我们,都是一群回不去的我们,我们的田园梦,归隐梦越来越遥远 。
我们好像流浪的孩子,尽管在大城市买了房,其实也只是个暂时居住的地方,而不是灵魂栖居之所。
我们因为钱离开家乡,因为钱在外流浪。
六、痛感、快感与无感。
生活有痛感说明你还清醒,有快感,说明你日子还不错。如果是无感,也就是麻木了。在现实生活中,钱給我们带来的痛感是最强的。
我真想向这个世界讲清楚一个道理,让这个道理为大多数人接受,形成情感共鸣,改变许多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填补这个区域的空白,这就是本书的价值。
春节到了,一年一度的团聚时光。七天一聚,太残忍。
七、我们最想要的是自由,而财富只是工具。
其实,每个生命的深处,最渴求的是自由。财富自由是现实自由中的一种。就当前来看,只有财富自由,才有人身自由,人身自由也就是可以自己支配自己的时间,可以去尝试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而可悲的是,大多数人都不自由,都被经济束缚,都在出卖时间换取金钱。换取生活必须品。财富自由了,精神上才自由,才有更多可能性。
那么,财富不够支撑自由,那精神上是否就不能自由了呢?也不一定。
从小老家有句话来形容一个人的福气好,说他坐到都有吃。
财富自由,哪种人实现了呢?
企业大老板吗?个人财富他肯定自由了的,但企业一般都有贷款,都有负债,他不自由。
对于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小时候在山上烧火的故事,挑水吃和吃自来水的故事,心理账户的故事,时间账户的故事。
今天听李笑来《我的创作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每天写三千字。
加减乘除理论与刚需驱动理论
昨天李笑来刚需驱动理论解了我心头许多疑惑,古典的加减乘除理论让人觉得可以大幅度提高效能,一个讲道,一个讲术。道与术相结合,超级个体逐渐成长,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形成。再附以五分钟商学院的商业常识与智慧,然后找到一个切入点,成为自己的刚需,我想是有前途的事情。
人之所以学爱半途而废,原因就是学的东西不是刚需,之所以没有成为刚需,就是没赋予所学的内容以极大的意义与价值,让自己根本就停不下来。
人爱生活在舒适区或者叫做习惯区,而一进入学习区或者适应区,就感觉不舒服,会很大概率退回到舒适区。回想以往的经历,很多时候就是被这种心理原因所困扰的。
有一个道理可以确认,打败你自己的是你自己,而不是别人。
八、两个时代的对比
我想把这两个时代来对比一下,这样才会发现这个时代的可爱,才懂得更加珍惜我们的现在。一个时代是互联网以前的时代,一个时代是互联网以后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