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与神经症不期而遇

10个抑郁的人里面,9个都会有这种“习得性无助”,心理咨询师来教

2019-04-14  本文已影响167人  f682fdc759f2

本篇作者 | 邓莉姣

本篇编辑 | 董小姐

当值编辑 | 宏佟

身陷抑郁的朋友,十有八九都会有这样的感觉:我这也不行,我那也不行,我无可救药了。

10个抑郁的人里面,9个都会有这种“习得性无助”,心理咨询师来教你如何破解。

于是,他会逐渐开始放弃在一些事情上努力,刚开始,可能是无法在工作上独立完成一项任务、无法开始一项健身计划,发展到后来可能为自己做一顿饭也做不到了,严重一点甚至会下不了床、无法自理生活。

这种现象叫做“习得性无助”,指的是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是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

10个抑郁的人里面,9个都会有这种“习得性无助”,心理咨询师来教你如何破解。

详解“习得性无助”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种“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这一说法来自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用狗做的一个著名的实验。首先,他找来一条普通的、未经训练的、不那么走运的狗狗。

10个抑郁的人里面,9个都会有这种“习得性无助”,心理咨询师来教你如何破解。

然后,把它放在一个它如何都逃不出去的笼子里。

10个抑郁的人里面,9个都会有这种“习得性无助”,心理咨询师来教你如何破解。

接着,让它听蜂音器发出的声音,然后电它,让它痛苦万分。

10个抑郁的人里面,9个都会有这种“习得性无助”,心理咨询师来教你如何破解。

它会开始拼命逃,但发现怎么也逃不掉。

10个抑郁的人里面,9个都会有这种“习得性无助”,心理咨询师来教你如何破解。

于是,在一次又一次对这只可怜的动物重复同样的步骤后,最后,狗狗便不再试图逃跑。

10个抑郁的人里面,9个都会有这种“习得性无助”,心理咨询师来教你如何破解。

让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当人们把门打开,它抬脚就能逃离这座地狱时,它却不再逃跑了。

10个抑郁的人里面,9个都会有这种“习得性无助”,心理咨询师来教你如何破解。

那是因为对于这件事情,狗狗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几乎是无法改变的看法。

10个抑郁的人里面,9个都会有这种“习得性无助”,心理咨询师来教你如何破解。

然后心理学家细心观察后发现:正如实验中那条绝望的狗一样,如果一个人总是在一项工作上失败。他就会在这项工作上放弃努力。甚至还会因此对自身产生怀疑,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无可救药。

10个抑郁的人里面,9个都会有这种“习得性无助”,心理咨询师来教你如何破解。

而事实上,他是真的不行吗?

答案是否定的 ,此时此刻的他并不是“真的不行”,而是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中,这种心理让人们自设樊篱,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破罐子破摔。比如,认为学习成绩差是因为自己智力不好,失恋是因为自己本身就令人讨厌等。

10个抑郁的人里面,9个都会有这种“习得性无助”,心理咨询师来教你如何破解。

破解“习得性无助”

那么下面,我们就为这种存在“习得性无助”的抑郁情况提供一个破解和行动计划的思路,供大家参考。行动计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想到就行动”

顾名思义,就是想到要做什么事立马去做。

有抑郁困扰的朋友,按通俗的话说就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侏儒”:想了一万件事,可能还没有做一件。

10个抑郁的人里面,9个都会有这种“习得性无助”,心理咨询师来教你如何破解。

在计划的这个阶段里,我们以“想到就行动”为指导思想。比如,你在看电视,可能有些口渴,想喝水,你又懒得去拿水,那么想想指导思想“想到就行动”,那请立刻行动起来去拿水喝。可能脑袋里会纠结“我也不是很渴,我可以坚持一会儿“、”我等到广告时间再去拿吧”等等,通通不要管,只管行动。

10个抑郁的人里面,9个都会有这种“习得性无助”,心理咨询师来教你如何破解。

我自己的一个例子是,半夜突然醒了,想报名学习健身教练,那时我正在实践“想到就行动”,于是我立马起床,开电脑在网上查询健身教练培训机构的信息,然后整理出一个联系方式的清单,因为毕竟半夜还是联系不到培训机构的,但可以先做资料搜集整理工作,之后再去睡。如果我没有半夜起来查资料,很可能我会躺在床上无止尽地想下去(很多朋友都有类似经历),结果很可能是觉也没睡好准备工作也没做成。

10个抑郁的人里面,9个都会有这种“习得性无助”,心理咨询师来教你如何破解。

所以我“想到就行动”,马上开电脑查资料,把白天可能要打电话了解情况的机构联系方式准备好,就只等天亮到上班时间打电话了。然而当查好资料我也困了,就安心地睡了。

一般开始实践“想到就行动”都会有难度,因为很可能你有屡次失败受挫的经历,做事的时候会有很多负性的想法和情绪出来阻碍你,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方法不可行,要知道“实验室中动物的习得性无助持续时间很短,在大鼠和狗身上一般只持续几天。但临床的抑郁时间往往很长,有时能持续几年。”这只能说明你是正常人,遵循着正常人的客观规律。

在另一个关于条件反射行为消退的实验中,被训练来会“跳舞”的鸽子在完全消退“跳舞”行为前的这种反应次数超过了10000次!就是说,鸽子在10000次和以前结果不同的行动后才消退了它之前的惯性行为方式。所以行动吧!只有在一次次的行动中,你才有可能慢慢摆脱以前负性事件给你带来的影响。

10个抑郁的人里面,9个都会有这种“习得性无助”,心理咨询师来教你如何破解。

当然,在实践“想到就行动”的过程中还是要考虑法律、经济能力等一些很硬性的约束条件,因为毕竟行为后果是需要我们自己承担的。

第二阶段:两个选择

毕竟我们是人,不是机器人,所以一直“想到就行动”还是不能绝对地指导我们的生活。所以这一阶段的行动,我们加入多一些思考。

《当下的力量》书上说,对于当下,你只有三个选择:1、接受;2、离开;3、采取行动——做一些事情来改变这种状况。其实,离开也可以归入行动这一项,因为离开也是一种行动,所以,也可以说是两种选择:接受和行动。

10个抑郁的人里面,9个都会有这种“习得性无助”,心理咨询师来教你如何破解。

下面,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解释“接受”和“行动”这两种选择。

我在大学宿舍睡觉,我听见卫生间的水龙头在滴水,这声音很困扰我,但天寒地冻我又不想起来去拧紧水龙头。就是说,我既做不到接受又不肯行动,那就一个人在那儿难受睡不着呗。很快我想起了要么接受要么行动这一说法,我清楚自己很难在听到这个声音的情况下睡着,所以我立马从上铺起来去把水龙头拧紧,然后很快睡着了。

也就是说,在“行动”和“接受”两者之间,我选择了行动。

10个抑郁的人里面,9个都会有这种“习得性无助”,心理咨询师来教你如何破解。

审视一下我们的现状,常常是既无法接受又不肯行动,那就只剩痛苦。

我们会试图把引发焦虑的情境排除在意识之外来应付焦虑,简单的说也就是逃避问题。比如:一位妇女得知朋友身患重病,她的反应可能是不去想这个朋友,或是让自己相信问题不像人们说的那样严重。一个害怕失去工作的男人会和朋友外出,或借酒浇愁,以此来转移自己的焦虑。

10个抑郁的人里面,9个都会有这种“习得性无助”,心理咨询师来教你如何破解。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当下的力量》一书与《人格心理学》一书中,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都是相同的:

对应行动:你需要直接关注问题,以克服焦虑。如果经济上出现问题,就想办法多赚钱,减少开销。如果学习上有困难,就找辅导老师对应行动,或在课业上多花时间。

对应接受:你需要减轻伴随问题而来的情绪压力。

10个抑郁的人里面,9个都会有这种“习得性无助”,心理咨询师来教你如何破解。

至于在行动与接受中该如何选择,研究证明,这要取决于情境,看哪种策略能更有效地应对压力。关键在于,是否有改善问题的方法,或者是否不得不接受事实。

研究表明,如果确实有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最明智的做法就是迅速采取行动,解决问题。但是,我们经常遇到面临问题手足无措的情境。在这种情况下,尝试解决问题是无效的。这个时候,关注你的情绪反应可能是最有效的方法。

所以, 是迅速采取行动还是缓解情绪压力,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这种判断能力也只能在行动的实践中积累提升,当然你也可以借助身边亲友的判断和建议。

10个抑郁的人里面,9个都会有这种“习得性无助”,心理咨询师来教你如何破解。

最后小小的总结

  破解习得性无助,最简单理想的办法是“想到就去做”,其他什么的统统不要管,只管去做,当你一次次地行动起来之后,过往的负性事件的影响也在慢慢消除。当然,在行动的同时,我们也不妨多加些思考,是否选择接受、选择缓解“做不到”带来的心理压力,会比行动更让你觉得内心轻松。但不管你如何抉择,逃避问题永远是最差的一项选择。

· END ·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