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冲突,莫争长短
过大年是亲人们团圆的日子,很多人都会赶着回家和父母亲人团聚,可与家人日子呆久了,也会与家人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家长看不惯孩子,孩子不理解父母。
我记得我回老家的时候,和我爸总有一个冲突,我爸希望我们过年在家都要早起,早餐一定是一家人一起吃的,他早上起得早,如果他早上八点吃饭,我们也一定要在这之前起床和老人家吃饭,这是在我们家的传统。要不然他就会生气,会甩脸子,摆出大家长的架式。
回老家还有一个不自在的地方,就是我爸会当着亲戚朋友的面数落一些子辈的行为,当然主要是评判我和我姐的种种“不良”行为。我爸说起来那一定是要上纲上线的,什么“子不教父之过”,“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孝道,你们哪里哪里不孝”。“父母说话,子女是一定要听,不能还嘴。“ 而且他说这些的时候,一定是在一大家子吃完饭,在亲戚面前说的,是完全不给别人任何面子的。
记得前年过春节,我没有回老家,姐姐一家子回去了,那天晚上,亲戚朋友都在我们家吃饭,爸爸照例开始他的演讲,他平时看了那么多书,一般和别人没有探讨的机会,只有过年亲戚朋友都在才会发表一些言论的。
我不知道那天晚上具体发生了什么,我妈说,我爸和我姐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具体吵什么我不知道,只知道我姐大哭了一场,然后当天晚上就要带孩子离开老家。
吵架是很伤感情的。有人说疫情使离婚率激增,不知是不是真的,但疫情增加和放大了日常生活中的冲突。
有人际关系存在的地方就会有冲突。两性关系中更是冲突的战场,感情中的两人通过更长时间的相处,彼此的缺点在琐碎的生活中不断放大,当对彼此的不满和失望愈演愈烈,如果不接受这样的失望,为了心中的期待和幻想,就会想去改造对方,感情中的权力争夺开始了,有权力斗争就会有愤怒。而表达愤怒有三种方式:攻击、冷战和被动攻击。
有时夫妻之间也不是真的吵,而是拌嘴和抬杠。比如我老妈和我老爸,一个在北方,一个在厦门,还能通过电话吵起来,而我妈因为受不了我爸的坏脾气,会向我发了一通的牢骚。
许多时候,拌嘴的人也并非真的希望对方认同自己的观点,他只是希望对方闭嘴,如果对方偃旗息鼓,那另一方也很快觉得没意思,因为一方闭嘴在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我占了上风”的感觉。
同样,为什么许多人在冲突中不喜欢道歉?因为道歉意味着我刚才对不住你,我向你低头,请你原谅。可凭什么我们吵架都是我道歉呢?明明是你不对?不想认错是在内心上也无法接受“我输了”的境况。
L先生说,这是一种对等报复心态。它会造成一个结果:在争论中,我们会逐渐把目光从焦点和问题本身,转移到另一件事上:我要赢,不能输。也就是从对事转到对人上。为了赢,会不断翻小肠,以前你如何如何,然后越说越远,把眼前的这件事转到别的地方去了。
这就是造成冲突的根源。很多时候,冲突无关对错,只是在于输赢而已。
在《亲密关系》这本书中提到了对权力斗争和沟通的一些启发:
l 吵架不是为了争对错,辨输赢,因为夫妻双方不是竞争的关系,而是合作的关系。
l 放低身段,诚心道歉。亲密的关系比自己的面子更重要。
l 对于争吵中的对方的指责不辩解和不还击。
l 自卫的辩驳说明我们害怕被对方戳住痛处。而接受对方的说法,则能让内心的信念浮现出来,这样才有机会思考并改变为更健康和充满爱的信念。
我们读书和学习,是为了明事理,知进退。学习道理不是为了站在道德的至高点上,对他人进行指责和评判,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殊不知用一根指头指着他人时,其他四根指头是指向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