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冥想

2020-02-06  本文已影响0人  幸福就是刚刚好

最近开始学习心理学的主题,当然其中的“冥想”就是一个绕不过的话题。

元认知

在没有学习心理学知识之前,对心理学没有抵触,觉得很神秘,总觉得是一件很专业的事情。因为考人力资源管理师的时候,有很多涉及到心理学的知识,很想考一个心理咨询师的证书,但是一直没有腾出时间和精力去做,直到自己因为孩子的关系,享受了一次公司提供的EAP心理援助。
孩子在初三期间,有一段时间和她妈妈的关系很紧张,到了几乎抑郁、有了试图割腕的状态下,我带着她去进行了2次咨询。我认为那是孩子的“情绪得了感冒”了。
但是在这之后,自己因为没有时间(真的是没有时间?亦或是在逃避什么?),再没有过多的关注孩子的情绪。自己自顾不暇,陷入职业发展危机和家庭亲密关系的危机中不能自拔,没有跳出来,分身出来找解决方案,而是深陷旋涡之中,无法自拔。
后来知道了,可以通过思考自己“思考的原因”、“为什么这样思考?”看见思考的过程和思考背后的思考。实现途径就是“冥想”,李笑来称之为“坐享”,坐下来要么什么都不想(冥想),要么“一直想一直想,自己为什么这样想”,知道想透一个问题。
什么都不想,其实挺难得,放空自己的状态很少。于是自己在学习了心理学的专栏知识后,开始有意识的放空自己,练习冥想。

关于冥想

冥想练习是一件广泛、普及的练习,和任何宗教、组织无关。
很多人对冥想的认知停留在宗教的打坐上,认为这是一种成仙成佛的修行方式(电影里总有坐化升天的场景、而且大多是神仙出现是总是在打坐或者坐着的状态。假设打坐=出家=成仙?)。
冥想通过什么方式发挥作用呢?(和身边的人建立更好的关系是我的初心)
答案是“正念”。是指通过刻意的引导(不是刻意练习),凝聚注意力(注意力是人唯一可控的最宝贵的财富,注意力>时间>金钱),把内心从过去和未来的拉扯中解脱出来,回归当下(“临在”状态,也就是“在线”状态)。
练习方法:
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感觉最强烈的部位;
走神后不要自责,只需要把注意力重新集中;
练习完成后不刻意评价效果。
这样做的好处:
通过“专注”,激发心灵的力量。

知识点

人的心绪的三种状态:
活在昨天、活在当下、活在明天。(人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
昨天和明天,是引发负面情绪的根源,当下是做事的状态(据说只有佛才永远活在当下)。
从字形构成来看“今”“心”为“念”。

感悟

情绪无所谓“好和坏”,任何一种情绪都是有用的,只是我们不善于表达情绪,有时候甚至搞不清楚“郁闷”和“烦恼”的区别,搞不清“不安”、“担心”和“焦虑”的程度。
如果没有“痛感”,人类活不到现在;没有“悲伤”,就不会有经典的传承。
我们需要理解:通过冥想提高认知自我,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背后的假设,准确的、清晰的、非暴力的表达自己的情绪。

最近会持续的写出自己对于冥想的学习和认知,这是第一篇。
欢迎讨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