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在春日赏花时
在这最美的人间四月天气里,在那英老师演唱的《春暖花开》歌曲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拉开了了唐朝李商隐的《花下醉》的彩虹花晨读课程的序幕。一清早,孩子们就迫不及待的打开电脑,认真学习,赏读这首诗。这次学习和以往的不同之处就是在诵读之后,我让每一名同学都说出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或自己对诗意的感悟,而且告诉他们以后我们还要坚持这样做,孩子们乐此不彼,异口同声的答应道:“老师,我们一定会坚持按您的要求去做的!”


这首诗的原文是这样的:
花下醉
【唐】李商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
倚数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
更持红烛赏残花。
这是一首抒写对花的陶醉流连心理的小诗,作者是李商隐,唐代诗人,体裁属于七绝。

听完导师的泛读,大家又在齐读的同时进一步理解了诗的意思。张瑞琪同学首先发表了自己对首句的理解。她说:“寻芳不觉醉流霞”写出了从“寻”到“醉”的过程,因为作者爱花,所以他怀着浓厚的兴趣、殷切的心情,特地独自去“寻芳”,他果然寻到了,而且深深为花枝美艳所吸引,流连称赞,竟不知不觉的“醉”了!周韦辰接着说:我觉得“醉流霞”一语双关,就是说诗人明指为甘美的酒所醉,又暗喻为艳丽的花所醉,从“醉流霞”这个词语中可以想到花的绚烂、光艳,体会到花的芳香;张媛同学接着说“不觉”二字,传神的描绘出作者目眩神迷,深深陶醉的状态,觉得这两个字用得非常好,大家不由自主地为他们的见解鼓起掌来。



我接着问大家:怎样理解“倚树沉眠日已斜”一句呢?
同学们又一次争先发言,有的说:这是进一步写作者的“醉”,因为他已达到了“沉眠”的状态,有的说作者的整个身心都被花的馥郁包围着,做梦都带着花的醉人芳香……
接着我们又一起赏析了三四两句“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说的是到了深夜,客人已散去,诗人的酒已经醒了,四周一片沉寂,这样的氛围又一次激起赏花的意趣,于是便“更持红烛赏残花”。李长城同学说:这是诗人抓住最后的时机领略生命的美,牛艳丽同学说:这是诗人的爱花之情达到了极致啊…



我在最后做了总结,在红烛的映照下,诗人没有放过生命最后瞬间呈现出的奇异的光华,他在持烛赏花的过程中得到了最后的陶醉。深夜酒醒后的“赏”,正是“醉”的更深一层的表现。全诗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与怜惜!接下来同学们又为这首诗做了诗配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我们结束了这节晨读课程的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