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问题带你找卖点,要写好文案还需问题问得好
1、找不到卖点
我的前同事在一家传统烘焙公司做文案,经常跟我吐槽:“你知道今天他们又给了我个什么破案子吗?哇,我真的是受够了,什么东西都没有,叫我写什么文案啊。”
我看了一眼她拍给我的案子,上面只写了原料成分,上市日期,案子最后面仅仅只贴了一张照片,居然还是黑白的。
于是,我终于明白前同事所说的“什么东西都没有”是什么意思了。他是找不到可以写的卖点了。
写文案,并不是一拿到案子就直接开始写,而是要先找卖点。
公司里常常会有一些非营销岗的老职员,对卖点的把握比营销岗的职员还要好?
这是为什么?往往是因为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对于产品了解日渐深刻,优劣好坏、用户喜好、竞品情况了然于心。
于是,当他们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往往就能够很自然的找到思路。
而你作为一个营销人员,在对于产品不够熟悉的情况下,该怎么办?
除了询问这些老员工,作为一个文案或者营销人员,你还需要有完备的资料库。
2、收齐相关资料
我们需要找到所有产品相关的资料,如果公司有专门做存档那是最好,如果没有,你需要明白一般来说会有哪几类东西:
1、宣传册
2、年度报告
3、主流媒体能够找到的,与公司、产品相关的文章
4、产品设计图等技术文件
5、产品说明
6、拍摄视频(不管是宣传片还是广告)的脚本
7、公关新闻稿
8、市场研究报告
9、竞争对手的相关资料
10、曾经用过的营销方案等相关资料
11、产品原型的绘图和照片
等你花了功夫把这些弄齐,然后看着可能有个几个g的文件资料,可能就又迷了。这么多资料,看完我就能找到卖点吗?
答案是能,但是不一定能找到最有效的那个。
3、资料中找卖点
曾经在学校做英语阅读练习的时候,老师总是说,要先看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看文章。
这个方法在这里,同样适用,你需要提出几个关键问题,然后去阅读这个资料,才能找到最有力的卖点。
这几个问题是什么呢?这里给出三节课总结出的7个问题:
1、我们的产品有哪些值得人关注的细节
2、我们的产品能解决什么问题?为何能解决?
3、我们的产品对比其他同类产品有何显著的特点与不同?
4、竞争对手存在哪些弱点使我们能做的更好?
5、有哪些设计生产中的细节,过程可以体现我们产品的好?
6、有哪些实际发生的结果和用户行为可以体现我们产品的好?
7、有哪些人、事物、品牌的背书可以体现我们的产品?
进行归纳一下,这七个问题可以分为:自身公司产品有什么?
跟竞争对手比我们有什么?
对于用户来说我们有什么?
典型的从3C模型里面拆解出来的问题。
大家可以带着这7个问题去阅读资料用来找出卖点,或者当时间比较紧急的时候,可以直接拿来去问。
我是一个不喜欢记东西的人,且我认为这七个或许可以很好的概括,但却不能完全概括卖点产生的所有情况。
所以我的办法是,从用户,竞品,自身这三个角度作为切入点。
在阅读的时候,将所有可能用上的点全部记下来,然后进行筛选,从而找出卖点。
这个时候,我问的问题可能就不只这七个。
可能还问出用户对于我们的产品是缺乏购买动机还是缺乏信任、用户在进行决策的时候,主要考量什么因素,等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不固定,也不用刻意记忆,只是在你了解产品和市场、思考问题的时候,他自然而然的跳出来。或许这就可以称之为本能。
3、用户反馈
当然在我门主动收集各种文档资料的时候,仍旧可能出现对于用户需求把控准确性缺失的问题。
因为用户的需求一直在变,你的资料却不会随着时间改变自动进行升级迭代。所以持续收集各种资料,用户反馈就显得十分重要。
但是,如果你手上的资料反映出的用户需求已经严重过时了,你又没有大量的时间在各个渠道收集资料。这时候又该怎么办?
去看看用户的反馈吧。自己的产品的用户反馈,竞品的用户反馈。
用户都在吐槽些什么东西?为什么会吐槽?
从用户的反馈找到用户痛点,思考用户的这些痛点有哪些是我们产品可以更好解决的,以此作为卖点。
4、总结
要想用户购买你的产品,你就必须要比竞争对手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
在争夺市场的营销战中,3C是一个简单却十分好用的模型。像找卖点,这样的事情,就可以通过3C模型进行分析。
从来没有一种营销方法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但是思维框架却具有较大普适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