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孩子才愿意听
最近几天再读《怎么说孩子才会听》,给我很大的触动和启发。
沟通中的共情原则
亲们,当有人跟你抱怨或者诉苦或者陈述自己的不如意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
如果有人跟我诉苦或者抱怨不如意,通常我是要替跟邮人发生矛盾的另一方找一下借口或者理由,企图消友人的气。或者给友人提建议,或者过分同情。以往我都是这么做的,也没发现有什么不对。
但很多时候我跟老公诉苦或者抱怨或者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说我手破了,好痛。老公肯定说,没事的,很快就好。每次听到他这么无关痛痒的话我都更加生气。但我一直不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看过书后明白了,原来是缺乏“共情”。
当其他跟你诉苦或者倾吐负面情绪的时候,本来就已经很生气了,如果对方还耳提面命亦或是提建议,或者轻描淡写,那结局肯定是不更生气才怪。时间久了 人家就不跟你倾诉了,隔膜就产生了。
所以“共情”这个沟通技巧很重要。方法是:
1.专注的倾听。不要打断,不要插话,但也不是一言不发。可以适当回应“嗯”“啊”“原来是这样啊”“哦”之类的话。
2.描述对方的感受。注意,不是重复对方的话。当倾听者能描述出说出对方的感受时,对方就会明白你是理解他的,这样沟通才能继续。
昨晚,睡觉的时候,鱼儿跟我说:“妈妈,我的被子好凉啊。”要是以前我会说:“没事,一会就不凉了。”但昨晚我说的是:“鱼儿是觉得冷吧?”鱼儿回答说“是”。我说:“那咱俩换个被子盖吧。”鱼儿高兴的说:“不用了,一会就不冷了。”
哈,很为昨晚这番对话自豪,换个沟通方式,问题就解决了。还愁孩子不愿意跟我们交流吗。
例2:杨云睿同学语文课上面部表情狰狞,正常我就会问:“你怎么了?”但我现在说的是“你看起来很难受”。他勉强抬头:“肚子疼”。我想这两种问法都可以知道他是肚子疼,但我觉得第二种更好,她让人觉得很亲切。
“共情”不仅适用于父母跟子女之间,只要有人的地方就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