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18传播学

中医现代发展前景的相关文献分析

2020-05-12  本文已影响0人  18级罗婵
中医

1.引言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兴盛于汉唐时期,也称为汉医或者唐医,其一般根据人体的生理,病理来进行对疾病的诊断和防治。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通过中国传统唯物主义理论,使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来探求人体机能的变化,从而得出病因,对症下药。在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中医学著作是《皇帝内经》,其医学理论在我国的文化历史影响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当代已是数字媒体多功能时代,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变化以及西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中医适应当代环境变化已成为必要性。针对中医的现代发展这个话题,通过一定的对相关资料的搜集,以文献综述的形式对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观点。

本研究主要通过中国知网的途径来选取相关的核心文献来进行研究与发现,检索相关文字信息,例如“中医”“医学的发展”“中医的现代发展,”“中西医的历史”以及“中西医结合”通过筛选检索范围来进行文献的搜索与筛选。最终检索到多篇研究样本。

2.中医的现代化发展研究的历史基础

2.1中医历史起源分析

  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发现,文化的产生必然带动中医的产生与发展。中医的知识理论离不开文字类的知识阐释与支撑。原始社会时期,部落的出现,人类的大量聚集,再到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从而开始有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到东汉时期,医学家张仲景,华佗等均为中医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到唐时期,中医逐渐走出国外,中医也日趋成熟。到清朝鸦片战争以来,相关文献指出,西方文化的进入,其先进的技术与科学,给中国传统文化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在文化自信上,传统文化遭到人们的吐槽与指责,这样的形势造成对中医的发展极为不利的冲击, 在遭受失去固有文化的支持下,中医的没落显现,西医院校的建立,使中医感受到了威胁。

显然,中国中医文化的没落,是群体意识的作用,更是时代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差异感所带来的结果。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带来新事物的产生,也必然带来旧事物的灭亡。在对新事物的强烈刺激下,其所代表的时代意识同时也替换掉了人们脑海里固有的旧思想,随着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中医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代表着传统的旧文化,其代表性必然也会遭到大众的怀疑。

中医的没落除了时代变化,意识的变化的原因外,文献还提出,中医实践与理论的矛盾,也是其逐步失去大众支撑力的原因。实践与理论的统一要求中医在实践中发现错误,完善错误。

对于中医理论知识的研究主要基于前人的发现,在时代的局限,技术的局限下,使中医难以对现实情况一个准确,全面的展示。在一定程度上史文化的背景影响使中医在其所应用的浓厚的直观性色彩对相关疾病进行诊治时,从而发生不科学性,不精确性,不客观性的状况,这成为其发展上的重大难题。

历史的不断演变,大众在对于自身的健康保证上更倾向于一个强有力,能够说服自己科学依据,恰恰在这一点上,西医的强有力理论依据成为优势。缺乏强大的公信力以及感召力,使中医的发展举步维艰,但同时,在一个被压缩的空间中,中医所面临的问题或许是未来突破时代局限感的强大动力所在。历史所遗留的难题必然是当今时代前进的动力。几千年的文化底蕴,使中医蕴含了独属于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思想境界。

西方文化的侵入,新意识潮流的兴起,科学化的缺失等等问题,在回顾历史发展中,使中医以全新的面貌裸露在大众面前。科技化的到来,理论实践的重要性,事物发展的客观色彩,在时代的变迁中,这些成为医学界重要性的热词。

新时代的到来,如何发展中医,如何使中医顺应时代需求,历史的发展观,使相关研究者重新审视中医在历史上所遗留的问题。

2.2中西医的历史差异特点分析

在对差异化的分析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差异是文献分析的主要特点。政治经济水平是医学发展的社会基础,针对于医学的发展方向,分析发现,不同时期的东西方政治经济不平衡发展,造成了中国与西方国家医学上的地域差异。中医的文化依靠的是中国传统的唯物主义哲学,其元气论在中医的发展上影响深远,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的指导下,通过长期实践最终形成于完整的中医医学理论体系。西方的医学发展有别于中医学的发展,同样是在传统的唯物主义哲学的思想文化下而孕育,但是西方的唯物主义哲学,其原子论以及元素论对西医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西方科技革命的发展促使其西医在一定程度上有了科学技术的支撑,同时期,中医的发展更多带有主观性色彩,缺乏一定的科学理论基础,与西医对比,早期的中医理论依然停留在古代阶段的特征,缺乏相关技术的支持。

除了上述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技术的差异外,相关文献还对中西医的逻辑差异进行了研究。文献提出,中西医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西方医学展现了严谨的逻辑思维,而中国医学却以取象比类思维为其主要特点。逻辑的差异化,与思想文化以及科技技术相互呼应,在西方国家中,运用逻辑思维来进行对问题的思考是要早于中国,科技技术的发展造就了理性思维进一步的系统化。

中西医各具特色的发展,在世界医学史上画上了浓厚的,丰富的历史画面。

历史发展的差异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西医的结合也成了必然过程。在对中西医的结合问题上,相关文献从其发展渊源以及其必然性来做主要分析。

3.中医现代发展的研究体系

3.1.中医现代发展内容分析

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代表着中医也必然要不断进步与发展。文献表明,在如何发展中医上,各个学者有着相同的一个观点,那就是中医发展的科学化,中西医结合的有效化。

思维的严谨性,事物发展的可靠性以及可循性,使中医的发展在医学界面临瓶颈。在以西医为主的市场下,针对中医的良好发展,相关学者提出中医发展科学化,中西医结合的有效化等观点。

显然,科学化是当代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支撑,中医的科学化代表着与新时代的接轨。在对中医科学化的内涵解释上,有学者认为,中医的科学化就是中医在坚持中医主体性和传统特色的前提下,按照科学的内在要求,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完善和发展中医的过程。 如何进行中医的科学化,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合理科学发展中医,挖掘其深层次的价值,并结合当代现代需求,扩大中医的社会影响力,是中医现代发展必不可少的任务与要求。中医,是中国传统特色医学,如文化继承,我们科学吸收西医中良好特色,与中医相互结合,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中医自我完善,自我推动的要求。

科学引领中医的发展,科学借鉴西医的优良特点,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以这为前提,科学有效的选择性的与西医相互结合,相互发展。这是在中医自我完善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进行生华的过程。 

相关文献表明,中医的现代发展选择朴素医学到“新中医学”的发展路径,这是属于中国特色发展的“新中医学”,在西医的借鉴上,继承与发扬中医。

科学借鉴西医优良特点。西医的发展与科技技术密不可分,得益于科技的不断更新,西医的医疗手段也日益完善,区别于中医的传统病理治疗,西医往往能够更快速的,跟有效的对疾病进行认知,从而能够更加迅速的对相关疾病做出防护与感知,这完全更加符合现代科技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 中医是在前人的的经验中所形成的独特的产物,相对严谨,看重理论性的西医来说,中医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缺乏一定的科学理论验证,所以在大众号召度上,西医更有优势。科技技术时代,若要完善中医的不足,科学借鉴西医是必不可免。

继承发扬中医精华。中医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而得以产生,在日后,其发展与完善也必离不开其根本特色。在保持本性的基础下,进一步发展中医,使其适应时代发展,大众需求发展。完善中医,发展中医,并不是对中医的一概否定,对西医的一概肯定,更不是对科技时代的一概跟从,从朴素医学到“新中医学”的发展路径,这正是符合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路径,新时代的到来,是继承与发展的新时代,是中医提升的新时代。

如何正确有效的实现中医的现代化发展,众多文献提出,中医的现代化发展,离不开文化自觉与自信。

中医的发展要对自我实现充分的认知。自我封闭和对外界的茫然无知导致的排斥运用现代医学知识、拒绝借鉴其它学科的先进理论与先进成果,最终也会导致中医文化与时代的脱节而被时代的大潮流淘汰。对文化自我的认知,是对自我的反省,自我的审视。中医的发展是千百年来不断探索的结果,是在探索道路上不断纠正自我的结果。文化自觉不是没有道理的文化自信,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下的特色医学, 文化自觉代表着中医文化的自醒与自我认知,清楚知道自我的医学发展历程,对时代发展具有远见及先见之明。中医的完善要求本身具有强大的洞察力,具有清晰明了的判断力,所以,文化自觉自信,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中医发展目标的自觉自信。

3.2.辩证思维与中医现代发展关系分析

中医与辩证法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有关学者提出,中医传统辩证方法从不同角度总结了证候的演变规律,为指导临床实践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迅速发展以及中医理论的不断完善,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足之处也日益凸显。在文献中,学者分别对相关微观辩证,证素辩证,方证辩证,汤方辩证,病机辩证,病证结合等进行了详细说明,医学辨证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同时,中医也逐步得到了丰富与完善。针对于现代发展中医学上微观辩证法,相关学者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微观辩证,即通过解释内在的病理生理微观指标的变化来确诊疾病,可认为其是中医学司内揣外的现代发展。微观辩证在中医经典理论的指导下,拓展了中医传统辩证方法,补充了传统中医辩证论治体系,构成了现代中医辩证论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微观辩证与宏观辩证的结合,使中医的临床效果大大增强。中医一直以来主观性色彩占据大部分,微观辩证的应用为中医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科学依据,使中医在理论与实践中的相关性大大增强,进一步提高了中医临床诊断及评价临床疗效。

微观辩证的其它研究方法也分别在先进技术,医学系统评价,生物学数据与信息学科以及微环境中得到进一步开展。

3.3.中医学术现代发展分析

中医学术的发展同样为中医现代发展中的热门研究热题。针对中医学术的发展,相关文献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讨论。

中医的发展带动着中医学科的发展,中医理论体系的逐步发展与成熟使中医学科在历史上长期延续。临床是中医学生存与发展的支柱,是学术理论的生命所在,学术是中医学取得各科成就的基础,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理论中最基本最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体系。科技技术的进步推动中医学术学科的发展,学术学科的完善,进一步推动了中医学的继承于发扬。文献指出,实践临床,高深理论与学术精湛是同等重要,在进一步提高诊疗技术与临床疗效时,对理论的创新与完善,中医学体系的发展的完善具有强大的作用。

在继承和发展中医学术上,加强中医与现代科技的联系与结合,是在现代科技条件下发展中医学术的连个基本点。文献提到,实践证明,要阐明中医学术,需要与现代哲学、思维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作广泛的联系,单纯的中西医结合工作难当此任,多学科研究中医工作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同时中医学术的继承与发扬,是对学术体系的层次性和复杂性、功能的调节性、思维的多样性和表述与技艺的灵活性的再次理解。中医学术在坚实的实践与理论中逐步发展与完善。

中医学术的完善,对教育体制的改革具有促进作用,学者提出,要进行分类型的中医教育体制改革,需要改变中医办学的外在机制,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办学方针。中医学教育体制改革,展现了社会对中医学上人才的缺失,同时对培养中医人才的急切。

中医的现代发展,要求中医在学术方面的进一步完善,中医学术学科与中医的发展密不可分。科技技术为学术学科服务,学术学科为中医发展服务。科技技术时代,中医的发展注定要有所改变。

4.中医现代发展的困境与前景分析

中医科学化的困境。相关文献提出,对于中医渗透着西医要素的现象,反观西医体系并不适用于中医的发展,中西医文化的差异使双方在文化意识上容易产生扭曲的现象,对于西医而言,中医在某些方面在西医看来是在其边缘状态。文献指出,过于看重中医的科学化,反而造成“中医立法会产生很多骗子”的流行观念。显然,通过文献发现,不同学者针对于新时代中医的发展各有个的看法和观点,前文提到,相关学者提倡在遵循中医本体,在新时代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新中医。反观对中医现代化发展困境研究的分析得出,又有相关学者认为,西医体系不适用于中医发展。在如何发展中医上,科学化,严谨化,理论化成为思考的首位对象。但过多关注于医学的科学,完全忽略了西医与中医本质之间的不可共融性。

新时代的发展,急切看到中医的自我完善,似乎显得有点匆忙。

围绕中医的现代价值,进行了对中医现代发展前景的分析。有关文献提出以下几点。

中医在传统文化传承与复兴中具有不可分割的作用。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医学,其承载着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历史,在文化传承上,是不可替代的文化瑰宝。

中医为人类健康发挥着莫大作用。在实践的发现中,中国祖先从一片叶子开始,开始发现药草的实用性,随着时代步伐的推进,中医医学理论体系也逐步有了成果。在人类的发展史上,中医使人类了解到人体生命的重要性。人类的发展离不开医学的发展,同时,人类的前进,必然带动着医学方面的前进。

人类生活离不开医学知识的带动,对医学的依赖,使医学和人类之间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医的未来发展是人与人之间共同的作用及影响。

5.总结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发现中医的现代发展之路依然有所阻力。中医的历史研究,表明中医的历史研究表明中医存在的必然性性,发展的可循性,对中医相关文献内容的研究,发现中医与西医之间的差异性,排他性以及中医的独特性,在对中医未来前景的分析上,发现中医的矛盾性。总而言之,通过这次的文献综述,​不管中医从理论方面还是实践临床方面,在符合时代发展中都具有相对的缺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