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几中的真情》——许归有光《项脊轩表志》中怀人手法(蓝天翔)

2019-01-06  本文已影响0人  拾书叁年

        “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测之思,溢于言语之外”。此为清人王锡爵于《归公墓志》中评归有光文章有言。归有光在《顶背轩志》中,仅用句句平凡的话,就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文中,归有光与妪一同忆母亲一段,只写”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子?欲食乎?”这只是在当时,仍至现在人家中最平凡不过的场景:母亲担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太凉,能不能吃饱。可正因归有光年幼丧母,这最平凡的场景,才最触人心,归有光与妪怎能不因这真情而泣?

      一日,祖母来访家中。文章里也写到这样场面:吾儿,口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这是一位祖母对孙儿的逗趣与爱怜。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这是祖母在悲惨的家庭环境下对新希望最殷切的期盼: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乃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这两句庄重又激昂,是祖母对归有光最真诚的嘱咐。作者写祖母,不加多余修饰,只将最真实的情景如实写出,他抓住这三个最平凡的细节,.表达出了最真挚的感情,真可谓令人长号不自禁。

      文章末段,作者写的是自已亡妻的往事,叙述了妻“从余间古事,或凭几学书”,及归宁后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这些与妻子的日常锁琐事。又写后六年妻死,自己多在外,不常居。庭中妻死之年所植枇杷已亭亭如盖,最真实、最平凡的事实,没有任何的情感修饰之词,却能使读者真切的感到作者对物是人非的感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