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嗯,明白了!
已经记得不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第一次有了不真诚的经验,但就因为这个不起眼的开始,人生的内心标签中多了一张关于:不真诚也未必会有坏结果的萌芽!
孩童时代的我,天真,善良,单纯,极具灵性;成年后的我,成熟,总体善良,多杂念,需要用刻意伪装面对生活。
从公众客观的角度来分析:成年后的我会与周身的环境更具备契合度;如果一直保持孩童时代的天性,周身的环境可能会因为一时的新鲜而短暂的关注,等时间一久剩下的也许就只有“不懂事”了。
从个人主观的角度分析:成年后的刻意伪装,会让自己感觉越长大越孤单,越长大越念旧,虽然大多数时候,这些感觉并不明显。夜深人静时,独自悲伤时,生活困境时,压力山大时,迷茫困惑时,我尝尝会想,如果还能回到儿时该多好!
生活教会了我如何更好的生存,却收取了带给我最纯粹快乐的孩童思维作为学费!客观的环境不断地将我改造成社会所需要的形态,只有被需要,才会有存在的价值。于是,我变得越来越越接近环境所设定的我,隐藏甚至摈弃一切与环境格格不入的思维逻辑。直到有一天,我无意中问自己:我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让我吃惊的是,一向认为很了解自己的我,居然迷惘了!
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信息:别再幼稚了,;你太单纯了;人善是要被人欺负的;能不能现实一点儿;99%的事情都能用钱解决,1%则需要用更多的钱来解决;这些耳熟能详的信息,把我组装成了一个外表成熟稳重的扛把子!
终于我通过不断地完善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的适应环境。突然某一天,我认为自己通过这些努力的完善,居然感到非常的快乐,这种感觉很有小时候的味道,是那么纯真而灵性。此时此刻,心中却有一个问题涌上心头:我这是又回归本真了吗?
虽然我越来越不认识自己,但是似乎越来越受欢迎。嗯,这种感觉也着实不错,至少我还是被需要的!可能是因为大多数时候,周身环境的并不关心你究竟是谁,只需要知道你是谁就够了。
虽偶尔有像今天这篇文章时的感触,但我毕竟是一个客观的存在,生活让世界有了更多的色彩,况且我还是拥有一定的关键选择权,就看自己如何运用。那何不少一些无用的惆怅,只要还可以感应到本心的存在,今生潇洒走一回,又如何?
我是谁与我究竟是谁,没有等级之分,区别在于:前者主外,后者主内;前者客观优先,后者主观优先,就这么简单又不那么简单。关键就看自己如何把握分寸,协调两者的正确出场时间,让自己的生活相对更加的舒适。
认知自我
――(太极笑天行)
认知本心很重要,自我修炼不可少,
即使难免惆怅时,我也绝不会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