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散文读书

读叔本华,让我变得很低很低

2018-09-23  本文已影响294人  d70747eb5b78
读叔本华,让我变得很低很低
苏轼少时接触《庄子》,慨然叹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这正恰如我对于《人生的智慧》一书的感受。


    叔本华的文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拥有直透事物本质的深刻、冷峻和毫不妥协,与常人肤浅、颠倒、虚妄的世界观格格不入。叔本华一直被人笼统地贴上"悲观主义哲学家"的标签,此种说法我不敢苟同。木心先生曾言:”说到底,悲观是一种远见。鼠目寸光的人,不可能悲观。”是的,一切深刻的灵魂都透着常人所不理解的悲观。悲观是看透了,但保持清醒,勇往直前。


    此书褪去了哲学专著所惯有的晦涩艰深,其中的议论从平常、实用的角度,教导人们如何才能享有幸福的生存。书中认为决定凡人命运的根本差别在于三项内容,即人的自身、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和人向其他人所显现的样子
人的自身也就是个性,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不以一切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因此对于人幸福与否会产生更为彻底的影响。书中引用了尚福尔的名言:”幸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她很难求之于自身,但要想在别处获得则不可能。”诚哉斯言!幸福几乎是所有人一生的追求,但在寻求幸福的途中,有些人像亚当夏娃偷吃禁果那般屈从于内心的贪欲,自身异化而不觉,不啻行尸走肉。我觉得真正的幸福应是内心的满足与从容,全然发自内心,并非简单肤浅的感官享受,因为前者带来的是精神的升华,而后者产生的只有躲不掉的空虚。幸福是恒久而又充实的。年轻时的苏轼锋芒毕露,心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拏云之志,然人心裹测,算计、訾笑更是数之不尽,但正是他超然豁达的个性使他有了 ” 吾心安处是吾乡”的感悟。因此,对于生活幸福而言,我们的自身个性才是最重要和最关键的。





    而相比于永远属于我们自身的个性,财富除了能满足人自然的需求以外,对于我们的真正幸福没有多大影响。相反,为了保管好偌大的财产,我们会有许多不可避免的操劳,它打扰了我们舒适悠闲的生活。孔子不云乎:”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屈臂而枕,庵居蔬食,其乐无穷矣!为何他能做到常人所不及的豁达与超脱呢?因为他有一方独属于自己,别人无法予夺的精神天地,他能洞察平凡中的伟大、简单里的丰富、热闹中的孤独。”鸟翼系上黄金,便飞不远了”,我们何必让那些尘世里最无用而沉重的繁华成为我们生命奋斗时的累赘呢?


    “要么孤独,要么庸俗”,这是叔本华广为人知的金玉良言。因为在独处的时候,每个人都只能反求于自身,而他人对于自己的看法则显得微不足道。陈自崖先生说得好:”人到无求品自高”,一个人的自身拥有越丰富,他对身外之物的需求也就越少。直面孤独,感受孤独,继而学会享受孤独,正所谓”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这一刻人的内心是充实的、喜悦的,因为人与自然建立了最为直接的联系,心凝形释,而与万化冥合。傅雷先生看得深透:”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的确,人只有在孤独中才能肯定自身、确证自身、维护自身、发展自身,最终求其放心,创造出自己的世界。


    我从未遇过这样的人,但有幸读了叔本华。读叔本华,让我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我心里是欢喜的,并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读叔本华,让我变得很低很低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