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的遗憾

2024-07-18  本文已影响0人  律夕阳

刚才在网络上听一位讲师讲古代范蠡的一些故事。

范蠡以其卓越的治国才能和非凡的商业智慧照耀古今。然而,在范蠡辉煌的一生中,却有一段鲜为人知的遗憾,那就是他未能成功挽救其二子的性命。

范蠡,这位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商人,以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深谋远虑的智慧,在乱世之中两度成为富可敌国的巨贾。

然而,无论他在商场如何游刃有余,面对家族的危机时,却也显得力不从心。

故事发生在范蠡的二儿子被敌国关押,面临杀头之祸的危急时刻。

范蠡深知,此时唯有以金钱开道,才有可能换回儿子的性命。他准备让小儿子带上巨额财富,前往敌国庄子,以求赎子。

然而,大儿子却坚决要求前往,他认为自己与父亲南征北战,功勋卓著,理应由自己去完成这一重任。

范蠡深知大儿子的性格刚烈,且久经沙场,对于敌国的政治环境并不熟悉。

而小儿子虽然纨绔,但心思细腻,更懂得如何与人周旋。然而,面对大儿子的坚持,范蠡最终还是妥协了。

大儿子带着巨额财富前往敌国拜见庄子,将他带来的巨额财富送给了庄子,庄子第二天就劝国君,要大赦天下。

大儿子听说三天后敌国要大赦天下,认为自己的弟弟也应在特赦的人之内,于是又去找庄子要回了先前送给庄子的的巨额财富。

庄子一气之下,又劝国君在特赦令下达的前一天将范蠡的二儿子杀死。

大儿子不能准确判断当时敌国的政治环境,与敌国的大臣庄子 产生矛盾,殊不知,庄子是决定 范蠡二儿子生死的 最重要人物。

最终,大儿子不仅未能成功赎回二弟的性命,反而让家族陷入了更加危险的境地。

范蠡得知消息后,痛心疾首,他深知自己的决策失误导致了家族的悲剧。

范蠡作为一代智者,为何在关键时刻做出了错误的决定?

首先,我认为范蠡虽然智慧过人,但在面对家族危机时,他也无法完全掌控局势。

其次,无论做任何事情,决断需要权衡利弊。

范蠡在选择让谁去庄子时,没有充分权衡大儿子和小儿子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在这一任务中的优劣。这导致了他做出了错误的决定。

本来范蠡是选择小儿子去救二儿子的,但经不起大儿子的软磨硬泡,最终改变了主意,我认为他的性格中存在优柔寡断一面。

因此,我们在做决策时,一定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权衡利弊得失,一旦认定目标,就一定要坚决执行,不能优柔寡断,瞻前顾后。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