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哭”的孩子

2020-11-19  本文已影响0人  梅飞瑟舞_935b

中原焦点中16 坚持分享第533天 20.11.19

幼儿园一个“爱哭”的孩子被陪同着前来咨询,希望通过咨询师的帮助能够有所改善。

通过摆放沙盘,与陪伴前来的妈妈和奶奶的沟通,了解了一些情况。

对于“爱哭”,我有些疑惑,什么样的孩子算爱哭,还是说我们要去了解“哭”背后的动力以及需求。很多时候,孩子遇到一些事情会用“情绪”来表达,哭、发脾气、冷漠、吵闹,等等,其实不仅是孩子,我们成人很多时候也会如此。

那么我们除了看到“情绪”,还看到了什么呢?是什么让他有此情绪,他情绪背后的需求更是需要我们去关注的。对于成人情绪来时,让说出自己的需求尚且有些难度,那孩子就更不容易了。

虽然比较困难,作为家长或老师还是需要引导孩子去看到自己的需求,当我们能够正确的说出自己的需求时,不管他这个需求是都可以或能够得到满足,事情都会相对简单许多。

当然实行起来确实不容易,可只要我们有了这个意识,一次、两次,三次、四次,慢慢的,孩子就能学会如何去看到自己的需求,如何去表达自己的需求,这都需要一个过程。

咨询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希望能够发掘来访者自身的能量。所以,我们不是说如何让孩子不哭或少哭(哭,其实是非常正常的一种表达,只是我们不能单纯的只看到哭而已),而是由哭往前探寻目的所在,从而引发应对能力。

“哭”是如此,其他的情绪表现呢?是都同样如此?如此,是否又有了不少的扩展了呢?

当然作为咨询师,从来访这里看到的还不止这些,角色位置的错位,孩子安全感的缺失,内心的渴望,等等,只是这些都是我们角度的看到,是我们疑惑需要求证的部分,也可以全做预设的部分。焦点说有预设不可怕,只要我们不把预设当答案。提出疑惑,引发来访的思考,具体方向不在咨询师,只在来访者。

每个家庭都各有不同,如何调整,甚至是否需要调整,答案都在来访者那里,我们不过是咨询室内的陪伴,而已。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