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伤逝》书评

2018-03-29  本文已影响0人  车轮读书
鲁迅小说《伤逝》书评

      小说的开头是如此的深沉,俨然把我带进了娟生的心路历程当中去。用王小波先生的口语来说,这便是好的小说的开头。是读者的福音。

        小说的形式是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以手记的形式诉说着自己在十九世纪早期经历的自由恋爱的历程。相比我们现在的自由恋爱观,我们是很开明的。而那个时候居然由于自由婚姻会遭人白眼,被教育局开除。这是怎样的悲痛者和哀痛者。假设是现在他们要是自由婚姻,绝不会导致没有收入来源,然后穷困潦倒,遭人白眼,甚至会在朋友圈撒狗粮引来诸多人羡慕的眼光。相比我们现在更多的是在寻求脱离单身,而且路途很多,这一百年已经有了相当了不起的成就了和进步了。我们可以想象未来一百年后我们可以在婚姻生活获得更多自由和幸福。

      子君开始是那么的坚定,毅然的扑向爱情,然后现实自然不是理想中的那样,(子君决定前内心经历了什么呢?想象爱情是应该怎样的呢,也涓生说的盲目的爱吗?短片小说这里没有叙述,真的很想看她的内心独白。)在生活的贫困和家人和社会反对下,子君渐渐地失去了生气,变得沉默。这也是以涓生的角度来看的。但是有一点我们相信,当涓生像子君说不再爱他的时候,子君的救命稻草也就没有了。一切为了爱,最后发现不爱了,这是一种可怕的打击。她的生活本来已经是孤寂的空虚包裹着全身,唯一的希望,的光芒——爱——也没有了。这是全身是怎样的冰冷和绝望啊。

        这一类人总归是郁郁寡欢的,然而小说为什么把子君的命运写成死去呢?小说没有述说,也没有用涓生视角去探求真相。我觉得这里实在可惜。为什么涓生不去看一看,看看她到底怎样死的呢?当然当时世界的现实生活,在经历这么一段路程的所有人类似的人(冲破传统婚姻的年轻人)来说,最后都是怎样的命运呢?是死去,还是郁郁寡欢,还是最后妥协当时的生活,或者在另一段爱情里迎来生机?

        作者以当事人的内心独白形式写出的故事是多么真实,我的心能够真实的触摸到涓生的内心的波折,沉重,然后在沉重中去找寻新生。开头和结尾的风格延续的很好,作者在书桌前俨然把自己想象成了涓生,想象着他经历的一切。这是一篇绝佳的好小说。当然由于这种视角,导致了很多信息看不到,涓生的背景呢?更多的人物关系呢?紫娟的心路历程呢?背景呢?很多看不到。实在遗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