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不读嵇康,不知风度为何物(转载)

2020-04-05  本文已影响0人  莫非0820

不读嵇康,不知风度为何物

周禹讲历史

-1-

什么叫魏晋风度呢?

先得说说魏晋是个什么样的时代,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魏晋时代的名气很大。

那个时代,政权更迭频繁,战火连绵,

离愁,太轻易的生离死别,

让人们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可贵。

所以当他们意识到生命的长度不可以增加时,

他们只能选择拓展生命的宽度。

这时节,各种张扬的,个性的,

怪诞的生命个体,

被重视,被渲染,被接受。

在这里,我们的士大夫空灵而隽秀,

在这里,我们的真名士放浪自风流。

在这里,生命之花开的绚烂之极,光耀千古。

所以,美学家宗白华说: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人的觉醒’,

魏晋人开创了中国的‘《世说新语》时代’。”

由此,也诞生了书房菌今天讲的魏晋风度。

鲁迅先生不轻易赞美古人,

但他心仪魏晋风度。

竹林七贤,是魏晋风度的一个缩影,

而嵇康走在最前面,是风度中的风度。

不读嵇康,不知风度为何物

- 2 -

公元262年一个艳阳高照的秋日,

在洛阳东市的刑场上,人潮涌动,

嵇康带着刑具,面目惧色的款款走来。

他长发披肩,

身着一袭丝质的草绿色长袍,

脚下是厚厚的的木屐,

走动响声清脆,平步生风。

他昂首挺胸地站在了断头最高台,

俯望着底下黑压压的一片人群。

《晋书》上有记载,

这天,围观的群众超过一万人,

其中名士数百,官员数百,族人数百,太学生三千……

嵇喜也来到刑场的最前面为弟弟送行,

嵇康看着哥哥怀抱着的那张古琴,

又抬头看了看日影,

离午时行刑尚有一段时间,

便转头向行刑官员讲道:“我想抚琴一曲!”

这位官员也是久闻嵇康大名的,答道:“请便!”

只见嵇康端坐在断头高台上,

将兄长递上的那张古琴放在膝上,

然后左手抑扬,右手徘徊,

神情肃然地弹奏了起来。

琴曲淋漓,琴音丝毫不乱,

激烈处高亢悲壮,

抒情处婉转低回,

有学生听得对天嚎啕大哭,

围观的群众受学生影响,

纷纷挥泪、饮泣。

一曲方罢,余音缭绕,

嵇康弹得这首曲子叫《广陵散》,

《广陵散》是当时的第一名曲,

更是嵇康的绝活,没人能超过他。

想到此,嵇康不由地长叹了一声,曰:

“袁孝尼一直请求我教他弹奏此曲,

我坚持没有教给他。

现在看来,我所诠释的《广陵散》要绝迹了!”

说完,竟引颈领死,碧血溅飞一地,年仅40岁……

不读嵇康,不知风度为何物

- 3 -

嵇康,字叔夜,谯郡轾县(今河南修武县)人,

生于公元223年(魏文帝四年)。

他的父亲叫嵇昭,曾任曹操部属中下层官员,

在军中督办军粮,任职书侍御史。

嵇康年少时,父亲就去世了。

靠母亲和兄长抚养长大。

由于家世儒学,学风祖传,

少年时代的他博览群书,

很早就读了了老子庄子之书。

对人则自称以“老 、庄为师”

一个人读过的书藏着他的气质,

嵇康从小就渗透了一股天成的自然,

到了二十岁,出落的像“画中人”一样。

嵇康有多帅?

据古籍记载,“嵇康身高七尺八寸,

而面目如玉,风姿秀美”。

见到他的人都赞叹地说他:

“肃肃如松下吹过的风,高昂而从容。”

就是喝醉了,也被形容为“玉山之将崩”。

完全达到了庄子“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的绝对标准。

但他最帅的不是仪表,而是思想。

嵇康不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在24岁就写下了《养生论》这样的千古名篇。

在25岁,娶了曹操之子曹林的孙女为妻。

被朝廷任命为中散大夫。

这乃是个闲职,可不用去上班。

嵇康就在自家园子的一颗茂密的柳树下,

建了一个铁匠铺。

嵇康是生活中的能工巧匠,

史称他“性绝巧而好锻”。

炎炎夏日,他光着膀子,

挥舞着大铁锤,向烧红的锄具砸去,

小小的铁匠铺里,

火星飞溅,烟尘弥漫。

向秀则神情自若的在旁边扯风箱鼓风,

向秀是嵇康的迷弟,因研究庄子而结缘。

两人一起常在洛阳城

“以锻铁为乐事,相对欣然,旁若无人”!

他们不打兵器,专打农具,

遇到周围邻居找他索要铁器做家用的,

他则不收钱财免费相送。

邻居们感到很不好意思,

有的就顺便带来鸡和酒送给他。

他非常高兴的收下来,

一定留下邻居一同吃饭饮酒,

畅叙亲戚之情,享受田园之乐。

嵇康是那个时代的大V,

老白姓觉得他可亲可敬,

太学里的青年学生视他为偶像,

朝廷大员也仰慕他,

大书法家钟繇的儿子钟会,

自幼博学多才,

长大了做了司马昭的大红人,

熟悉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他,

就是和邓艾一起灭掉蜀汉的那小子。

一直视嵇康为偶像,崇拜得不得了。

他写了一篇很得意的论文《四本论》,

想让嵇康看,走到嵇康家却不敢敲门,

于是把文章从院子扔进去,

转身就跑了。

几年后,钟会再次前来拜见嵇康。

这一回,他邀请了诸多社会名流助威。

嵇康依旧举着铁锤敲打不止,

向秀只顾埋头鼓风箱。

钟会呆呆地站在原地,

只听蝉在叫,铁被打得梆梆响。

他终于撑不住了,转身要走。

于是出现了历史上那段著名对话:

嵇康徐徐的说:

“你听见什么跑过来了?

你看见什么又要转身走?”

钟会不阴不阳的说:

“我听见我所听见的,所以我来了,

我看见我所看见的,所以我走了”。

愤然而去的的钟会怀恨在心,

回去对司马昭进谗言:

嵇康是条卧龙,日后要掀大浪。

您志在天下,须防着他…….

司马昭点点头:嗯,知道了!

不读嵇康,不知风度为何物

- 4 -

过后不久,司马昭对竹林七贤采取了分化政策,

“竹林七贤”中的山涛、王戎和阮籍,

迫于司马氏政治集团的压力,

先后“出仕”为官,以保全性命。

嵇康则继续采取不与当权者合作的态度,

又返回家乡山阳闲居起来。

嵇康上山采石药,在长风中,

往山头一站,飘然逸清。

砍柴的人遇到,惊呼为神仙下凡。

大隐士孙登破例同他遨游。

离别时,孙登说:

“你性烈而才高,难以被现世所容!”

真隐士王烈邀他一道入山中,

将得到石头的精髓饴糖,

自己吃一半,

余下一半给嵇康,

轮到嵇康张嘴时,

却凝结为石头。

又有一次,王烈与嵇康一同入山,

王烈在石室中见一卷仙书,

立即喊嵇康去取,而书就再也不见了。

王烈于是感叹道:

“嵇康有求仙得道的志向,但没有机遇,这是命啊!”

嵇康讲求养生服食之道,

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生活方式。

他喜欢抱着琴随便走到哪里吟诗歌唱,

他喜欢到草野之间去游玩钓鱼,

他有时一月十五日不洗头,

不大闷养,不能沐也。

他懒散狂放自成一格,

他认为人应顺乎自然,

“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

如果你天性中有不能容忍的事情,

那真是不能勉强去做的。

比如做官,他自言:

“让我直呆呆地正襟危坐,

身不得动,腿不能摇,我受不了,”

“让我穿上官服,给长官作揖叩拜,我受不了”

“让我每天处理堆满桌子的公文,我也受不了”

“今生我最大的理想就在守着自己的简室陋巷,

与相知好友浊酒一杯,弹琴一曲,陈说平生!”

他深知,生命的尊严源于自由,

唯独拥有自由,才可能拥有善的人生。

不读嵇康,不知风度为何物

- 5 -

对嵇康来说,真正从心灵重视的是朋友。

山涛是嵇康的故交,

他在京城担任州府官吏的时候,遇到了阮籍,

并把阮籍介绍给了嵇康,

三人一见如故,很快成了形影不离的好基友。

山涛的妻子韩氏对他们这种“契若金兰”的关系感到惊奇,

就好奇地问丈夫:

“你现在每天连家都不回,与这两人厮混在一起

他们值得你如此深交?”

山涛感慨地说:

“可以成为我知己的只有这两个人。”

这更使韩氏好奇了,

就想见识一下丈夫的两位朋友。

过了几天,嵇康、阮籍来看望山涛,

韩氏劝说山涛留他俩在家中住下,

并准备了酒菜。

当晚,韩氏透过墙洞观看3人饮酒、畅谈,

一直看到第二天早晨都不忍离去。

事后,山涛问妻子对这两位朋友的看法,

韩氏感慨地说:“他两太有才了!帅呆了!

你比人家差远了”

山涛笑呵呵的承认。

老婆认可,他跑竹林聚会的次数更勤了,

三贤渐渐变成五贤、五贤发展到七贤。

史上最牛的文学组合——竹林七贤诞生了。

打头的是嵇康,排在后面的是阮籍,

接下来依次是山涛、向秀、阮咸、刘伶和王戎,

七个不同寻常的男人走到一起,

犹如八仙过海,各有风采。

帅有帅的风度,丑有丑的能量,

刘怜生的矮小丑陋,个头一米五,

跟嵇康站在一起,犹如王子和小丑的反差。

但他能量却不小,一辈子活得魅力四射。

刘伶好酒,喝到兴上头,在家里脱光衣服裸行,

被一客人看见,客人说了他几句,

刘伶反驳道:

“这屋子就是我的裤子,谁叫你钻到我裤档里来了?”

客人一时无言以对。

出去便同人讲:刘怜他在家光屁股….

好事者偏要来他家看个究竟。他照裸不误。

他老婆觉得都是喝酒惹得祸,就劝他说:

“君酒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

刘伶为骗老婆要酒喝,说:

“我不能自禁,需要对鬼神发誓,

你去拿些酒肉来祭诸神吧。”

老婆以为他真的要发誓戒酒,把酒肉准备好了。

刘伶却跪在神像前大声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

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

说完把酒肉都吃完了,

复然大醉,真的是气死老婆。

刘怜还有一绝招,学阮籍长啸。

长啸在当时是种流行的玩法,

史称阮籍善长啸,

啸声清亮,几里之外都能听见。

刘怜用足力气,欲作震耳发聩的狮子吼,

吼出来却像狗声,但还是乐此不疲的吼。

王戎,山涛,嵇康也被刘怜感染,

见面不说话,盯对方半天,

长啸一声,狂笑一声!

啸声、清谈声、琴声时常飘荡在竹林上空。

嵇康可谓弹琴的大师,

而阮咸号称“神解”,

对音乐的感知无人能及,

这个软咸,学叔父放浪,很有创造性。

他在家里与族人共饮,大盆装酒,

几条猪奔酒盆子而来,

他和猪抢酒喝,邻居看了大摇其头。

他也学叔父裸体喝酒。

几百年后,李白对他们倾慕不已,写诗说:

“裸体青林中,露顶洒松风。”

古人认为裸体很不道德,

首先是不孝,司马昭篡魏,却亮出“孝”字大旗

诸贤偏偏与他作对,拆他的戏台。

阮籍居丧,脸上一点悲戚也没有,

兄弟们都在嚎啕大哭的时候,

阮籍竟然在喝酒吃肉,

朋友们前来吊唁,阮籍也不回礼。

嵇康带着酒肉去奔丧,他视为知己。

刘怜也是如此,母亲去世的时候,

他正在跟人下棋,下完了才去奔丧,

在母亲的遗体前,嚎啕大哭,

当时就休克了。

醒来后,就大口的吃肉喝酒,

这在当时是大忌。

当时,无论是官方制度还是民间习俗,

居丧的日子万不可沾酒肉。

刘怜其实是个大孝子,母亲下葬,

他吐了三公斤血。

他和阮籍等人的人生观是一样的,

他们这么做是对抗虚伪的礼教,

而追求人性的本真、自然,

追求生命的肆意酣畅。

竹林很悠闲,他们三日一小聚会,

五日以大聚,喝酒弹琴,快活似神仙。

可惜竹林的好时光不多了,

司马昭注意到了这群放诞目无礼教的名士,

开始分化瓦解这个名噪一时的隐士小团体。

阮籍、山涛、王戎先后出去做官,

其中山涛做的官最大,

他当时担任着一个很大的官职——尚书吏部郎,;

做着做着不想做了,要辞去,

朝廷要他推荐一个合格的人继任,

他真心诚意地推荐了嵇康。

嵇康知道此事后,立即写了一封言辞激烈绝交信给山涛。

山涛字巨源,因此这封信名为《与山巨源绝交书》。

这是一封很长的信。

写得刚直峻切,喷薄而出,

具有一股气性其中有些话。

嵇康平时不轻易发火。

王戎曾说:“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但这封信严重触犯了他的底线,

山涛荐嵇康不是一次两次了,

而是好几次,嵇康一忍再忍,

终于发作了:

“听说您想让我去接替您的官职,

这事虽没办成,从中却可知道您很不了解我。

也许您这个厨师不好意思一个人屠宰下去了,

拉一个祭师做垫背吧?……

阮籍比我醇厚贤良,从不多嘴多舌,

也还有礼法之士恨他;

我这个人比不上他,惯于傲慢懒散,

不懂人情物理,又喜欢快人快语;

一旦做官,每天会招来多少麻烦事!

……我如何立身处世,自己早已明确,

即便是在走一条死路也咎由自取,

您如果来勉强我,则非把我推入沟壑不可!

我刚死了母亲和哥哥,心中凄切,

女儿才十三岁,儿子才八岁,

尚未成人,又体弱多病,

想到这一些,真不知该说什么。

您如果想与我共登仕途,一起欢乐,

其实是在逼我发疯,

我想您对我没有深仇大恨,不会这么做吧?

我说这些,是使您了解我,也与您诀别。

这封信很快在朝野传开,

朝廷知道了嵇康的不合作态度,

而山涛,也许是好意,可他犯了一个低级错误:

第一:他不该向司马昭举荐,

第二:他触犯了嵇康的人格

这在历史上是一桩著名的公案,

只要粗涉中国古典文学的人都躲不开它,

它直接牵涉有骨气的读书人与政治的关系,

鲁迅讲“非薄了汤武周孔”,

在现时代是不要紧的,

但在当时却关系非小。

汤武是以武定天下的;周公是辅成王的;

孔子是祖述尧舜,而尧舜是禅让天下的。

嵇康都说不好,那么,

司马氏篡位的时候,怎么办才是好呢?

他得罪司马统治集团太多太多了,

他孤愤狂傲让小人丢尽颜面,

也加速把自己推上断头台。

不读嵇康,不知风度为何物

- 6 -

但嵇康之傲,贵在他并非远离人世,

做事不关己的真隐士,

而是敢于不顾自身的安危,

刚肠疾恶,遇事便发。

嵇康有个至交好友叫吕安,

吕安有个漂亮老婆叫徐氏,

姿色出众,万里挑一。

但吕安眼中嵇康的魅力远远大于娇妻,

他一天到晚往嵇康的竹林跑,

空留徐氏一人在房中。

哥哥吕巽垂涎弟媳美色,

便寻机将弟媳灌醉奸污,

事发,吕安怒不可遏,

想告发其兄,向嵇康征求意见,

嵇康出面调解,好说歹说,

劝合二人,

兄弟还是兄弟,夫妻还是夫妻,

巽垂表面接受,

背地里向朝廷诬告吕安殴打老母。

这罪名不小,吕安被抓走。

吕巽乱伦,当属大逆不道,

可官府不拿吕巽,反拿吕安。

这中间有什么猫腻?

原来钟会十分宠信吕巽,

便向司马昭进言说吕安不孝。

吕安被捕后,嵇康仗义执言,

三言五语抖出了事情的真相,

但司马昭却下令将吕安流放到了边陲。

吕安到了荒凉的边陲后,

给远方的嵇康寄了一封信,

表达心中的愤恨和不满:

“顾影中原,愤气云踊。猛志纷纭,….斯吾之鄙愿也。”

不料,这封慷慨激词的私信落入了司马昭之手。

司马昭看后大为不满,

又将吕安召回,打入死牢。

此时,嵇康又站出来为吕安辩解,

想要讨回公道。对于真理,

他看得太过峻切,所以无法容忍虚假;

钟会来到了司马昭府中,进言道:

“嵇康和吕安之流,言论放荡,

非议朝纲,为帝王者所不能容。

恰好可以找个借口除掉,以正风气。”

结果嵇康也被司马昭关进了大牢,

并下令以“谋反”的罪名与吕安一同斩首!

此消息一传出,青年们激动了:

三千太学生(当时最高学府称太学)请求赦免嵇康;

洛阳许昌的士子要和嵇康一起坐牢。

司马昭觉得好玩:秀才想造反?

是时候让你们看看,是你们的笔杆子厉害,

还是我的屠刀厉害! 

司马昭提早了嵇康吕安的行刑时间。

朝廷有人给嵇康求情。让他写一封检讨书,

保证以后不乱将,他就有出狱的可能,

狱卒轻探他的口风,他一言不发,

狱卒议论说:这人一根筋,

只会写绝交书,不会写检讨书。

嵇康写《忧愤书》。

有记载说:他夜里睡得香甜。

不读嵇康,不知风度为何物

- 7 -

景元三年(公元262年)的一个秋日,

这是中国文化史上最黑暗的日子之一,

嵇康身戴木枷,被一群兵丁,从大狱押到刑场。

刑场在洛阳东市,地下一片山呼海啸,

刑场上的嵇康抬起头来,

眯着眼睛看了看太阳,便对身旁的官员说:

“行刑的时间还没到,我弹一个曲子吧。”

琴很快取来了,在刑场高台上安放妥当,

神情自若地弹奏了一曲《广陵散》。

屠刀在向他逼近,铺天盖地的琴声在刑场飘荡。

这是一种多么令人激动人心的场景。

这是一种虽九死而不悔的名士气度,

是以高洁的情操来蔑视权贵的浩然正气。

魏晋以前与魏晋以后的无数时代,

再没有一个如嵇康般饱满、健全的生命,

在这个局促的世界上从容地展现。

不读嵇康,不知风度为何物

后记

山阳嵇康家的竹林仍然在,但诸贤却散了,

阮籍居住在洛阳,常与向秀结伴去竹林凭吊,

竹林静静的,他一个人对着风长啸,

声音凄清哀婉,

在一旁的向秀听后泪如雨下。

当年的那颗柳树还在,

往事历历在目:嵇康打铁,他鼓风……

他写下了著名的《思旧赋》,

刚开头,却忽然结了尾。

鲁迅说:他年轻不懂向秀为何这么写,但后来他懂了,

人间多少事,欲说还休。

人不言,竹林深处的风在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