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成长励志想法

【新教育·理想课堂】《小石潭记》之“精”与“美”(一)

2019-04-09  本文已影响174人  伊水芳草苑

        我知道我在走我的路,一条属于我自己的有趣的路。无关风,无关雨,只有我和生活。

                                              ——伊水

【新教育·理想课堂】《小石潭记》之“精”与“美”(一)

        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谪到湖南永州后,常常探山访水,留恋于自然胜境,以排解心中积郁的苦闷,写下了备受后人推崇的“永州八记”,《小石潭记》为其中之一。

围绕题目提出问题:

1.小石潭在哪?

2.作者在小石潭有哪些见闻?

3.看了小石潭景色,作者有什么感受?

4.这篇文章采用了哪些手法?

        学生能解答的问题是1.2.3,但概括语言不能准确到位,需要老师进行引导。第四个问题学生能答出来的是“比喻”,动静结合,借景抒情、侧面描写,但赏析语言贫乏,表达不能准确到位。

        第一课时我们以课后第一题“这是一篇短小精美的游记。请认真读课文,理清游记线索,背诵全文。”为依据,安排了“感知课文大意,理清作者游踪”为学习目标,通过四读来熟悉课文:

一读,读通课文,正字正音。

        需要注意的是“卷石底以出”中“卷”的读音,读juan,还是读quan,这得由词义来决定。查找古汉语词典得到的注释如下:

【新教育·理想课堂】《小石潭记》之“精”与“美”(一)

看了词典解释,读作quan时,意为“弯曲”,由此,想到我们河南方言中有句话“把你腿quan起来”中quan不就是这个“卷”吗?

二读,读懂注释,辑录词句。

      读懂注释,不仅仅是背会,我要求理解注释,同时把注释中有助于理解课文的词语批注在课本旁边,当然不是写写就可以了,而是写出感受和赏析,用上这些词语。也就是联系课文用注释中的关键词造句。

        例如课下注释“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俶尔远逝:忽然向远处游去。”读到这两个注释,书上就要旁批: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潭中鱼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情态,表达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再如“清:凄清”,这个注释的原句是“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书上批注:描写了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凄清,渲染了凄凉气氛,表达作者被贬官后内心的苦闷与悲伤。

      读注释的过程其实是学生初步解读文本的过程,与作者交流思想的过程,与教材融合的过程。注释不是用来背的,是用的!是理解文本助力资料!

三读,疏通文意,排查疑难。

        根据刚才对课下注释的理解和运用,请同学们根据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课文。要求把理解过程中难懂的词语、句子排查出来,在小组内交流答疑,解决问题,组内不懂的,班内交流。这个环节做到:课下注释有的不再交流。通过交流,学生存在的几个问题是:

1.取道——取:开辟,开拓。

2.日光下澈——日光下澈:阳光向下直照到水底。下,向下照射。澈,穿透,一作“彻”。

3. 寂寥无人——寂静寥落,空无一人。寥:形声。从宀( mián),本义:空虚;寂静。

      通过排查,不仅培养学生用心阅读文本的习惯,同时也养成边读边悟的习惯。教师实时进行点拨,答疑解惑,引导语言学习,积累语文常识。

四读,熟读课文,理清游踪。

        这次读书的要求是:根据游记的特点,分别找出作者的立足点和见闻、作者的感受。

        根据游记的特点,我们从游踪、见闻、感受三个方面理清游踪。

游踪        见        闻                  感受

小丘西    篁竹  水声(比喻1)乐

见小石潭  水石树蔓(动词)

观潭中鱼  空游(动静、侧面)     

(鱼的数量、态势、动静、情态)乐

望小潭源  斗折蛇行犬牙差互(比喻2)

感小潭境    竹树环合              凄神

作者的游踪:见小石潭——观潭中鱼——望石潭源——感石潭境

作者的情感变化: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这样就解决了“感知文章内容,理清作者游踪”的问题,同时带领学生初步感知了这篇文章的手法。为下一节品美做好铺垫。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