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育

生命教育---不可缺失的一课

2017-11-23  本文已影响0人  小悟62
生命教育---不可缺失的一课

当生命的计时器停止摆动,当死亡悄然降临……这一刻,你留在世上的会是什么?近日,一场集体“葬礼”在成都七中万达学校的体育馆里举行,54名初一学生静静地躺在地板上,体验                                                  [着“死亡”的滋味。20分钟的体验“死亡”之后是重生,当再次面对这个世界时,不少学生流下眼泪,有人说着对“前世”的后悔、有人感悟对生命的敬畏、也有人感叹要活在当下。

生命是厚重的礼物,让学生体验‘死亡,面对仅有一次的生命,我们该如何过好这一生?

  其实不少父母对孩子是忌讳谈‘死’,但是近年来太多的青少年轻生案例告诫我们,该教会孩子正视自己生命。

每个人都会有关于‘终极’的困惑——死亡、孤独、自由和意义,这四个永恒的主题连接所有人类文明的脉络。

我们不知生机从何而来,心念向何而去,无数先贤的肉身虽成粉齑,但他们的神魂却累累成荫,庇佑着有志于探索的后人不至寂寞。

恐惧是源自不去了解,不想探究死亡的集体潜意识,如果我们一直对死亡如此陌生,那么当它来临的时候,人们当然会手足无措。

没有任何教育比亲身体验更加直接。

在中国,人们提起死亡往往是恐惧的,躲避的。然而,只有认识到了死亡的可怕,我们才会理解生命的可贵,才能更好地活着。

人们常常以为,死亡是老年人才需要考虑的问题,这是不对的,人生就是一个向着死亡的存在,在赞美生命的美丽、青春的活力的时候,我们其实就是肯定了死亡的必然性。毕淑敏说,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就思索死亡,和他老了才思索死亡,甚至死到临头都不曾思索过死亡,这是完全不同的境界。

现今社会,新闻报道很多孩子自杀事件,这些孩子们仅仅是因为一句批评、一个指责、一次考试失利,而选择去结束生命。多多生命之花就这样凋零,怎么不令人惋惜,这些青少年自杀事件背后,我们看到的多是生命教育,心理教育,挫折教育的普遍缺失。

这些教育都去哪了?长期以来,家长也好,学校也罢,都将目光投在孩子的分数和成绩上,疏忽了对孩子的生命教育,心理教育和挫折教育。大多数孩子对死亡并不了解,甚至会产生一种恐惧。而为了避免孩子产生负面影响,父母往往会回避死亡话题,采取扭转的策略,比如对孩子说‘亲人去了遥远的地方、去了天堂’等。其实这种方法并不可取。

记得高中一位同学,她说在她将要参加中招考试前两周,爷爷突然离世。家人为了避免影响她考试,一直瞒着不让她回家。等考试完毕,回家,爷爷已经下葬多日,她至死至终没有再看过一眼,再谈起这件事,她会害怕,会后悔。现在她毕业后做了一名医务工作者,慢慢的才开始释然,选择正视死亡。她说:‘每天面对那么对的病人,那么多离去,才慢慢的去理解。’

其实关于亲人离去,我们应该去让孩子去了解,死亡是生命中不可避免的事情。这个时候我们只要陪着孩子去伤心。流泪,慢慢的去接纳就好,也应该和孩子坦诚说出自己的弱小,失去亲人爸爸妈妈也会难过、悲伤,对于死,我们都会害怕。

死亡是生命中不可预测到的,谁都知道有这个终点,但谁都无法预测这个终点何时回来。

告诉孩子,死亡之后,最伤心的是他身边的亲人,要去珍惜自己生命,提高生命质量。

  任何生命都不是一帆风顺,都会有成长和痛苦的磨砺。很多时候,我们害怕孩子‘受苦’。把孩子过分的保护好,但是屏蔽了孩子的痛苦和挫折,等于剥夺了他享受生命的权利。

                                                                               

成都七中万达学校的这些孩子们,或许没接触过也不懂得什么是死亡。但 这堂课对于他们的意义在于,让她们了解活着的时候他们最珍贵的、最舍不得的是什么——舍不得父母,舍不得朋友,舍不得没完成的梦想。这些年轻的生命,因为思索死亡,而更加清楚了自己前行的方向。体验死亡教会他们珍惜现在,教会他们感恩,教会他们热爱生命。

体验死亡是一堂“必修课”,也是一堂认识自我的课。

泰戈尔曾说过“生如夏花之绚丽,死如秋叶之静美”,人生在世,恰恰是因为有往生,才有珍惜。时间可以抚平一切伤口,让活着的人更加珍惜生命的每个时刻。其实,死亡并不可怕,真正体验过生命的存在,一次就够了。

当生命的计时器停止摆动,当死亡悄然降临……这一刻,你留在世上的会是什么?近日,一场集体“葬礼”在成都七中万达学校的体育馆里举行,54名初一学生静静地躺在地板上,体验                                                  [着“死亡”的滋味。20分钟的体验“死亡”之后是重生,当再次面对这个世界时,不少学生流下眼泪,有人说着对“前世”的后悔、有人感悟对生命的敬畏、也有人感叹要活在当下。

生命是厚重的礼物,让学生体验‘死亡,面对仅有一次的生命,我们该如何过好这一生?

  其实不少父母对孩子是忌讳谈‘死’,但是近年来太多的青少年轻生案例告诫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