慌乱无措的人(一)

回国之前的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按时按点做好核酸检测,及时上传检测报告,以取得领事馆发出的国际旅行健康码。
为了配合航班起飞的时间,我们的两次核酸检测采样时间都是安排在子夜时分。
今年的温哥华的夏季可以说是一个清凉的夏天,即使白天气温高达29,30度,晚上也不会超过18、8度。在朦胧的夜色里,在略微有点暑气的微风中,几十上百号人聚集在诊所门口,等候叫到自己的名字,然后进去完成检测采样。
很简单的流程:验明身份、排队等候、捅鼻子、结束。
疫情爆发以来,头一回做核酸检测。头一回被人用长长的棉签深深地捅鼻子,那种酸爽的感觉,差点让我被动流泪了。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第二天深夜踏着点儿去诊所做检测采样,心情有几分漫不经心的随意。干脆坐在车里等候叫自己的名字,免得戴着口罩,站在外面的人群中。
一阵突如其来的大声喧哗,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一个带着浓重南方口音的女声嚷嚷着,让人侧目。定睛看去,几个中年女子围在诊所工作人员身边,情绪激动地再三强调,没有收到前一天的核酸检测报告。
掐着时间点儿做核酸检测,不就是为了及时取得检测报告吗?没能按时收到报告,的确是令人着急的大事儿。慌乱无措、情绪激动都是可以理解的。大家收回了各自的注意力,不再关注此事。
因为等候时间闲得无聊,加上那几位女子的说话音量超大,不时有只言片语飘进我耳朵里。大约知道了,这几位女子用的是别人(中介?)的邮箱接收信息,一直没有收到检测报告。邮箱的拥有者表示爱莫能助,她们只能寻求诊所的帮助。
短短的时间内,诊所的小姑娘不断重复同样的解释,而且也一再表示会尽快联系实施检测的机构,会帮助她们解决问题的。(半夜三更的,估计一时半会儿联系不上相关部门吧?)
被动旁听的人们非常理解当事人的焦虑,也有点同情被纠缠不清到几乎暴走的小姑娘。
我被叫到名字,走进诊所之际,心里还忙里偷闲地掠过一个念头:这么重要的信息资料,为什么要借用别人的电子邮箱来接收?
当时我并没有把这个小插曲放在心上。没成想后来我和这几位女子还有机缘近距离接触,引发了我动笔的念头。
欲知详情,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