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4
遇见李白
803 徐依凝
也笑长安名利处,红尘半是马蹄翻。
——题记
回顾李白这一生,就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吏实,充满传奇色彩。
诗仙李白,是唐代最璀璨的文学明珠。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岁的他不仅剑术超群,他所体现出的诗文才情则更是灵气的逼人,随性而作的诗赋竟被社会名流世家争相传阅。但由于自身深受道教文化的影响,十八岁的他与隐士东严子一起隐居在了岷山,修习道术。终于,在他二十四岁时出关,之后便是闲游了祖国的大好山河,被沿途的风景感染,在峨眉山游行时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句:"峨眉山月半
轮秋,隐引入平羌江水流。"
虽然他常年修行,但却始终放不下心中的政治理想,他本可以潇洒过一生,却还是担忧祖国未来。看似悠闲豁达,纵览天下,实则静待时机,等候伯乐。为了与社会名流结交,仅一年便散尽三十多万;鲜衣怒马仗剑东游,在满目繁华的京城中寻找能挥洒自己才华的一方天地!
二十六岁,由于早些年的过于挥霍,导致无钱看病,好在他遇见了"善良的神"——孟浩然,孟浩然不仅帮他摆脱了贫困多病的窘境,还介绍了前任宰相之女于他为妻,他的交际圈迎来了一个跳板,李白更加积极结交名流显贵,希望能获得一官之职,但却被屡屡拒绝。好在苦心人天不负,经过多年关系经营,终于在四十二岁这一年,在好友推荐下担任唐玄宗的供奉翰林,也就
是陪同唐玄宗写诗作乐的差事。三年的宦海玩浮,他终于明了,这片语繁华下是怎样的腐朽——恁人得志,贤人之士遭受谗言迫害,贵族们醉生梦死。他是天生的文人傲骨向来藐视贵权贵,出言直讽朝廷"珠玉买歌笑,糟糠买贤才"的迁腐现象,这不是他的理想人生,他想像历史上的那些救世安民的能臣一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
可皇帝不懂他的抱负,他只能终日与酒作乐,放声高歌。见此,皇帝只能"赐金返还",脱离宫廷,他便约上好友把酒言欢,遍览祖国河山。
约公元752年,五十二岁的李白写下了千古名篇《将进洒》,他痛苦的人生经历和极为豪迈的作诗风格,形成了强烈的文学张力,全篇大起大落,悲喜交加。《唐诗别裁》中盛赞: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才是谪仙人真面目。
可李白这一生,当真就如比洒脱吗?
不!
安史之乱后的第二年,李白被卷入了一场政治风波,被当作"反贼"沦为阶下因。入狱后,李白十分惶恐,他不断地写信,向自己能想到了所有人去求救,可大部分的信都石沉大海,其中一封信寄给了高适,就是那位写出传世名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公子。
曾经,他与杜甫高适一起笑一起病一起胡闹,一起喝酒。结伴"找仙人,采仙草,炼仙丹"。
当时的高适在朝廷中不微不足道,现如今却成了三人中的达官显贵,可最终,高远也没有回信。
我们印象中的李友白总是那么潇洒,他是被世人称赞的"滴仙人,是明月魂",可一旦我们去除唐的滤境,我们会发现,李白这一生都在奔波求官,可却始终求而不得,漂泊半生,青春已去,他也成为了一个落墓的长者。
前几年清明,网络上曾盛传过一张李白墓前放满的好酒的图片而火爆全网。“虽仙人己去,但其精神永存!"
生活中的我们,会在某个时期遇见李白。
遇见白居易
803 吴芷妍
“慈恩塔下提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大长安,居不易。一是宦海沉俘,情海浮升;少年丧父母,中年失子女;年轻因耿直得罪权贵,老年因圆滑而安享晚年。
我,白居易,字乐天。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的居易。后世人们心中列了一个唐朝诗人排行榜。在很多人看来,排名第一的当然是诗仙李白,而第二则是我一生的偶像杜甫,而我则有幸排到了第三,可能是因为留存作品数量最多吧。
我没有能够出生在盛唐,这大概是每个中晚唐诗人心中永远过不去的一道坎儿。生在乱世之中,我也曾想过这个问题,但我知,尽管我不能挽救大唐之颓势,但我可写尽这世间的真相。"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16岁时,我带着诗和笔以及一颗热忱之心初到长安,因一首《赋得在原草途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而在长安小有名气,27岁时我中了进士,与一同考中进士的人一起相约去慈恩寺,看着其余人花白的两鬓,意气风发的我写下"慈思塔下提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后,我又写下了《长恨歌》,唐宪宗兄此将我提拔为左拾遗。此后,我一边替百姓鸣不平,又痛斥宦官专权,于是写下了《卖炭翁》。但年少无知,皇帝怎会听我挑刺,他需要的只是阿臾奉承。于是,我就被贬官了。
浔阳江头,琵琶弦断,江州司马的青衫为谁而湿。
公元772年,李白成仙10年,杜甫成圣2年。唐诗半边天的擎天大柱已然倾倒.长安再顶级的诗客,也要随着那场渔阳鞞鼓的劫乱一同隐没不见。采撷着风华盛唐的最后一点余温,在中唐之际,催成了大唐最后一位大诗人——白居易。文章为时而著,歌诗为事而作。歌诗冗长,却写不尽民生疾苦;语言质朴,惟愿饥馁天子知。
少年成名,诗谒顾况;
长安米贵,其居也易。
青年高中,游街观花;
走马乘船,其乐陶陶。
中年失意,谪居浔阳;
独善其身,其悲迢迢。
晚年得意,仕途通达;
乐天知命,其身自保。
有人说,乐天其实死于44岁,而葬于75岁。元和十年,武元衡遇刺,白居易积极上谏请求缉拿凶手,却被以"越职言事,看花坠井"为由弹劾。一朝,由天子谏世为江州司马。
为官之道,不在谋逆谏言,而在和光同尘。白居易自在江州待了三年,越发圆滑,不再像从前那样年少无知了,元和十三年冬,白居易重回帝京,接连拔擢,官至二品,食邑百户。江州三年仿佛是命运对他不识时务的小惩。
后来身着紫袍,配金鱼盏的白居易午夜深梦时,会不会梦到浔阳江头那个灯火幽微的夜晚。那个仗义直言的左拾遗,从帝京长安行至地僻浔阳,已经消失在了前往江州的路上。
年少时知进取,晚年也知退隐,经历了8个皇帝,在黑暗的官场中,我也不为权贵所屈,也不受党争所累,在兼济天下与独善其间不断切换。我不是圣人,而是活生生的人。
"夜深忽梦少年马,梦啼泪妆旧红阑干。"
遇见李白
803 廖羿
关于李白,想必所有人都知晓,我们小学所学古诗《静夜思》就是他所作。
下面关于他的个人简历,我来给大家讲述一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在历史上享有"酒中八仙"的美誉,这也与他的创作方法有关,相传李白只有在喝过酒后才能写出诗,而且得醉,他的不少传世之作都是喝得铭钉大醉时写的,他与同一时代的杜甫并称"李杜",因其的诗歌特点极富浪漫色彩,因此李白也是中国大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近日我们学得一首李白所作的诗,这首诗作于李白青少年时期,那时的他何等意气风发,《杜荆门送别》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将山化静为动,家乡的山随着河流"越走越远",可是,脱离了家乡的山河流便流向了辽远无际的原野,因眼前没有任何阻碍,脚下的船行驶得愈发顺利,也让作者对未来的仕途之路充满了信心。但同时,李白也很"恋家".这从"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可以读出,他的思乡之情溢于言表。李白真不愧是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是将故乡之水拟人化,写故乡之水不舍游子之情,从而反衬出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可以看出,年轻时候的李白真的很多情"。
有关李白的个人经历,下面来做个拓展,据说李白与好友一齐到一家酒店饮酒,酒兴正浓时,李白随手提笔在酒店的墙上写了一首诗,酒店掌柜很生气,当即就要把这首诗擦掉,李白拦住他,说:"留着吧,以后对你大有用处。李白的话真就在几年后应验,李白名扬天下,受到不少人追捧,李白曾经提笔写过诗的酒店也被不少人光顾,甚至还语有女子出天价购买这墙,但掌柜却婉拒了。
好了,以上就是对李白的介绍,总的来说,李白在中国文学史上举足轻重,一出口便是半个盛唐,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有才华的人之一。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803 杨珺雯
人生踪迹如流水,一沉一浮会有时。生命河流会流经平原旷野也会遭遇暗礁低谷。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处。"少年时期的王维,胸怀壮志,渴望凭借自身来实现这远大的抱负.但政局变化无常啊!时局动乱,怀才不遇。"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他便淡然转身,拂袖而去,觅得宁静,找得悠闲。
他自幼聪颖过人,十五岁便游学应试,二十一状元及第。年少时才名外显,而且还有音乐天赋,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这使他非常在京城受欢迎,像王维这样多才多艺的人才,自然受人赞赏,因此他二十一岁就顺利考进了进士。
"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就连曹雪芹在写《红
楼梦》时,他描写林黛玉时,林黛玉也说道:“王维的诗,值得一读。”后人称王维为诗佛,这个称谓不仅是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
公元734-749年,他得到了张九龄的赏识,但也因此受到了牵连,那些年仕途漂泊不定。朝庭中的奸人李林甫只手遮天,他无可奈何,也只能隐居到了南山辋川,潜心献佛。
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使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庭,而他这次出使也著出了《使至塞上》。
年少丧父,王维从小就尝尽人间冷暖。出仕遭谪,征蓬零落、孤燕飘飞。然而这样的王维却看到了他的长河落日,大漠孤烟。这份洒脱,使世间一切华丽的文字都无地自容,他像明月一样,不想惊动谁,却实实在在惊动了一大片。
空山新雨,灯下虫鸣,王维,以他优雅的盛唐特质,为我们留下了一个空灵淡远的山水世界。
一份心境,一份风景。
遭遇面前,王维做出了最好的选择——从容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