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9漫谈

2021-04-19  本文已影响0人  某个zero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去沧浪亭这样一个不知名的小景点。我的回答也很简单,一副对联,一篇楚辞,一首宋词。

早年时间,看到过一副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当时惊为天人,顿时感觉此联作者必然是个大儒,颇有五柳先生和摩诘居士之风。上网查证之后,发现正好是苏州沧浪亭的对联,于是便欣然规往,只是规划的时间稍微长了一些,一直拖到了现在。

高中学《离骚》和《湘夫人》,对屈原没有一些好感。诘屈聱牙背不会,默写字还写不对。后来读到《渔父》,由于没有强制背诵默写,所以也稍微放下了对屈原的成见,无聊时候研读起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我现在随遇而安的态度,应该和这句话脱不了干系。读完这些,就在心里把楚辞的沧浪和苏州沧浪亭划了等号,觉得此地非去不可。对联宛若天成,还能吸引屈原,一定是个好地方。

当然,以上两个不是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辛弃疾的词。

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余既兹兰之九畹兮, 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夕餐秋菊之落英。”辛弃疾化用前人诗词的能力可谓出神入化,前半句用楚辞,后半句用渔父。寥寥几句,便勾勒出来一个隐居田园的隐士形象。沧浪水,沧浪水。到底有何种魔力,竟能让辛弃疾魂牵梦绕。正好最近多次反复看这首词,于是索性直接买票奔赴苏州,实地见识一下这种神秘的魔力。

到了苏州之后,发现这里并没有辛弃疾的痕迹。沧浪亭里出现的,大都是苏舜钦和韩世忠,就连五百名贤祠里,也没有辛弃疾的名字。但走在其中,却能够发现和辛弃疾的关联。

湘娥竹

沧浪亭假山多,竹多,文人气和书生气多。其中就有斑竹,也就是湘娥竹。辛弃疾曾有词一首,以竹惜项羽,也算是一个美好的巧合。

湘娥竹上泪痕浓

除了假山和竹子,园林中最多的便是亭台楼阁,松窗竹户。巧合的是,辛弃疾同样也写过一首词,主题就是闲暇的养老生活,和苏州的节奏完美契合。

松窗竹户

除了园林之外,其他地方也都有着辛稼轩的影子。鼎鼎大名的寒山寺中,香客游客络绎不绝,钟楼前排着长队,都是等待敲钟的游客。山寺钟声,辛弃疾也有一首类似的词,只不过时间不是午后,而是夜半,正是当年月落乌啼,夜宿游船的张继闻钟的时刻。

夜半闻钟

苏州虽无辛弃疾之名,但到处都是辛弃疾的影子。回顾此行,玩的挺尽兴,但还是觉得非常奇怪。一个河南人,去苏州追寻在江西隐居的山东人的足迹,真是相当奇怪。

不过《世说新语》中有一则,讲钟会拜访嵇康:钟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嵇康。钟要于时贤俊之士,俱往寻康。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康扬槌不辍,傍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钟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这就已经足够了。

《世说新语》中还有一则,讲王子猷雪夜访戴: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偟,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乘兴而行,兴尽则反。何必非要见到辛弃疾的痕迹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