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读书

我以为的治愈不治愈

2016-04-25  本文已影响63人  宜之秋

《悲伤的时候,到厨房去》,被这本书的标题吸引,我会自己填空,“悲伤的时候,到厨房去,_________”,划横线的地方应该是“不悲伤了”、“重获快乐”等之类的治愈系的结果吧,就我自身经历而言,在厨房里做饭炒菜是件快乐的事情。可是,看完书,我发现我错了,我以为的治愈不治愈。

这本书分别讲述了发生在纽约、伊斯坦布尔、巴黎三段互不相关的悲伤故事。如果一定要说相关点大概就是三位主人公都买了制作舒芙蕾的书并且都去尝试做了。

第一个故事:在纽约生活多年的菲律宾女人莉莉亚。她的结局最让我揪心。冷漠的丈夫、冷漠的儿女。她收养了来自越南的两个孩子——阿丁阿当,为了他们辞去自己的工作,为了他们买了大房子,并供他们上大学找到体面的工作。可是换来的确实不理解,他们认为养父母收养他们是为了金钱。当我在思量为什么会有这样不懂感恩的子女的时候,我读到,莉莉亚的丈夫也是这样的人。他对自己的母亲也是不闻不问,他对自己妻子的无私付出,尽心照顾不但没有感恩还嫌弃、不满。明明莉莉亚是个有血有肉善良的人,是因为她以前一直依附丈夫,所以也得不到子女的最起码的尊重吗?还是因为她一味的付出让身旁的人看作是理所当然?不知道在莉莉亚倒下后,她的丈夫会不会有一丝丝的忏悔?我想按着作者这种思路应该是不会的。莉莉亚忧伤的时候,去厨房填补她的空白,可是其实她就算在厨房也不快乐。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伊斯坦布尔讲述家庭主妇菲尔达的故事。她从小就活在母亲的阴影下,从小照顾母亲。直到母亲生病“瘫痪”她的日子仿佛雪上加霜。要一直照顾无理取闹的母亲。为什么她明明有个弟弟,照顾母亲的责任却全落在她身上,难道没有法律保护吗?儿子就不该尽赡养父母的责任吗?还有他的丈夫也是不闻不问,事不关己,只是觉得他的丈母娘严重影响到他的生活了。这样的丈夫真的像书里说的那样是因为爱菲儿达而娶她吗?最后菲尔达的母亲在神志清楚的情况是吞药自尽了,我不知道这样的结局是什么意思。然后菲儿达真的就解脱了吗?她下一步应该就是要为女儿外孙服务了吧。这样的家庭主妇,每天与厨房打交道,她快乐吗?

第三个故事:讲述巴黎的马克丧妻后从绝望、与世隔绝到开始自己进厨房学做菜,去超市买炊具食材,去菜市场等等,慢慢学会与人交流,最后在家亲自做饭宴请几个好友。是的,他治愈了。这是本书比较正能量的故事。可是,我又想马克的妻子在世的时候,照顾马克的衣食住行,是一个十分称职的贤内助,其他她跟故事一的莉莉亚和故事二的菲尔达应该是一样的类型,为什么女人的结局都不大好呢。

还有这三个故事是揉在一起写的,虽说有舒芙蕾、厨房等关联,但是三个故事的人物一点关系都没有,却揉在一起写,感觉有点怪怪的。

虽然《悲伤的时候,到厨房去》没有想象的那么治愈,但是我依然相信厨房确实很治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