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启示录:不能自我设限

2021-01-22  本文已影响0人  曹会智1965

“向内使劲,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我们经常这样要求自己。这种想法,可以说是一种美德。但是,作为SQE,在解决一些老大难质量问题时,却是自我设限,妨碍我们找到质量问题的主要矛盾,耽误我们解决问题的时间和效果。下面就是三个真实的小故事。

一、气门罩盖漏油问题的质量改进

2019年5月,我主管这个零件的质量改进。作为SQE,我经常分析气门罩盖漏油的原因,除了密封胶条改为氟橡胶耐高温,我发现气门罩盖拆装时的挂伤,更多关注气门罩盖和胶条本身质量问题,关注气门罩盖的平面度、槽深和胶条材质等。

2021年1月,我发现六缸机气门罩盖在周转小车上口朝下摆放,支持平台有点窄,气门罩盖伸出,有可能在运输过程中把胶条墩出来。问题反馈后,工艺部随即改变了六缸机气门罩盖的摆放方法,把六缸机气门罩盖口朝上摆放,避免胶条脱出。

但是,我后来又发现四缸机气门罩盖胶条脱出,与摆放方法无关。我把压断的胶条拿到气门罩盖上实验,感觉有点松。我大胆怀疑,是不是设计不合理?经过计算,我发现气门罩盖和胶条在极限情况下存在间隙配合,并且依靠固定支撑的胶条小凸台少而小,不足以保证胶条在气门罩盖中的紧固度,在气门罩盖装配过程中胶条有可能脱出被挤伤,造成漏油。因此,我建议进一步优化设计,提升胶条与气门罩盖槽子配合的紧固度,确保胶条不脱出。技术部门认可我的建议,正在改进。

今年1月14日开始,公司试验台连续发现气门罩盖漏油。我逐台进行检查并复检库存零件,发现气门罩盖平面度超差并不多。我和同志们深入现场调查分析,发现压紧气门罩盖的盖型螺母虽然定扭矩拧紧,但其下方的垫片压紧变形小,有的甚至松动,因此,我们怀疑盖型螺母是假拧紧,拧紧力并没有传递到气门罩盖上,气门罩盖并没有把胶条压紧。为什么?是不是与盖型螺母配合的双头螺柱长了?经过验证,确实是这个双头螺柱高出来了。把双头螺柱继续强力下拧,重装气门罩盖,气门罩盖漏油现象消失。经过计算发现,我们发现这个尺寸链太紧张,采用变短的双头螺柱,其余不变,气门罩盖可以压紧,气门罩盖胶条漏油问题一下子解决。我们把原来漏油换下来的5个气门罩盖重新进行装配,没有一个漏油的。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解决气门罩盖漏油问题不能单纯只盯着气门罩盖和胶条本身质量!

二、空调机支架安装不上问题

昨天,装配车间20台空调机支架安装孔偏,无法装配。

我赶到现场处理,按照过去遇到这个问题的经验,有可能是进气管端面两排螺纹孔偏了,为了不影响生产我,就通知厂家将空调支架孔扩孔。

但我没有这样随便就放过去。我让外检把空调支架装不上的一根进气管送三坐标检查。三坐标数据出来,结果进气管合格。支架孔抽检也合格。

我们把空调支架在进气管上试装。我观察发现这两排四个孔下面一排孔能装上,只有上面一排孔错位。是不是支架上这两排孔之间距离设计错了?

我计算了进气管端面两排间距为45,我让外检把空调支架图纸拿来一看,空调支架这两排孔的尺寸是46,图纸真的错了。我随即与空调支架设计人员联系,确认支架图纸尺寸,决定改图。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遇到装配困难的两个零件,只查这两个零件是不是合格是自我设限,一定要从根本上找原因。

三、空压机盖板砂眼漏油

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盖型铸铁件。因为铸造质量与季节有关,这个盖板经常出现砂眼漏油。供方也表示要加严检查,但总无法根除。

怎么办?厂家铸铁铸造就这个水平,漏油问题无法根除。

目前,我们已经改变思路,准备放弃铸件,改为粉末冶金件或者特殊塑料件。一旦实施成功,有可能根除漏油问题。

解决问题,我们不能自我设限。我们可以改变思路,改进设计,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或有奇效,绝对不能拘泥现有图纸。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