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客轩征文专题文客轩素心若雪-146号消零专题

以爱之名||“额吉”都贵玛的故事

2022-06-02  本文已影响0人  美丽洁白

【文客轩】

自从决定参加文客轩以爱之名征文,这几天脑子里一直在思索着爱的主题,该怎样写?从哪方面写呢?

世间的爱包罗万象, 父母之爱, 夫妻之爱, 敬老之爱,是天底下最亲最近的人间之爱,这些爱支撑起我们生活的天空。

韦唯《爱的奉献》:

这是心的呼唤

这是爱的奉献

这是人间的春风

这是生命的源泉

……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熟悉的旋律,熟悉的歌词,用心去体验歌中的意味,哼着哼着,不由认真起来。是啊!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想起之前看的电影《海林都》。“海林都”蒙语,译为“爱之歌”。

影片历史背景:上个世纪60年代,国家遭受自然灾害,物资匮乏,食品奇缺,上海福利院的三千名孤儿遇到了很大困难。周恩来总理请内蒙古自治区主席乌兰夫调运一批奶粉救急,乌兰夫主席考虑这个办法只能是暂时的,提议将孩子们接到内蒙古,由草原母亲们抚养。

电影以国家荣誉称号“人民楷模”获得者蒙古族母亲都贵玛为原型,讲述国家三年困难时期,“三千江南孤儿进草原”这一新中国历史上感人至深的故事,同时展现了乌兰牧骑精神在草原上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传递人间大爱的故事。

“人民楷模”都贵玛

这是一部讲述“爱”的电影。影片呈现母亲的爱,恋人的爱,朋友的爱。

影片中当狼群包围蒙古包时,额吉抱着孤儿们轻声歌唱,狼群闻声退走。

母驼弃羔时,额吉在马头琴伴奏下轻抚母驼哼唱劝奶歌,使母驼接受了自己的孩子……

无不在展示世间所有生灵爱的本性。

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草原人民敞开胸怀,三千孤儿被称为“国家的孩子”,送到了内蒙古大草原。

从湿润的江南水乡到干燥的北方草原,为了让孩子们尽快适应草原生活,刚开始并没有安排牧民立刻收养他们,而是让孩子们在保育院居住适应环境、调养身体。

辽阔的杜尔伯特草原,乌兰察布盟(现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保育院接收了28名“国家的孩子”。

那一年,四子王旗脑木更苏木牧民姑娘都贵玛,年仅19岁,是草原上的百灵鸟,一心想参加乌兰牧骑,为草原人民歌唱。

没有成家的都贵玛被选为保育员,“党需要你,把这些‘国家的孩子’养育成人”,她牢记嘱托,冲破世俗偏见,主动承担起了照顾28名孤儿的责任,做起了28个孩子的“草原额吉”,给了孩子们一个温暖的家。

面对一群咿呀学语的孩子,都贵玛从喂饭、把尿做起,凭借坚强的毅力和全身心的投入,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付出全部的爱温暖了每一个幼小的心灵,成了孩子们心中最亲爱的额吉。

博大的母爱给予了都贵玛勇气和力量,在她的精心呵护下,28个孩子在缺医少药,物资匮乏的艰难岁月里全部活了下来,陆续被收养家庭从保育院接走。

1942年都贵玛出生在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脑木更苏木一个普通牧民的家庭。

自幼父母双亡,跟着姨妈长大。她终身未孕,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奉献给了上海孤儿。

都贵玛超越血缘,超越民族诠释大爱的故事,深深感动着我,始终萦绕在脑海里,这是怎样的爱呢?

是草原的辽阔赋予了草原儿女宽广的胸怀,是博大的母爱,是无疆的大爱。

影片结尾曲《母爱》精准诠释了都贵玛精神。

世间最慷慨的“海林都”

是一束金色的光芒

照亮生命中的阴影

是一首满载爱的歌谣

吹响希望的号角

这是一份大爱

将一个人的生命与另一个人的生命相连。

“生育之恩大于命,养育之恩大于天”。

影片中辽阔的草原风光、马头琴、劝奶歌等蒙古族传统元素,在致敬乌兰牧骑、致敬草原母亲的同时,还为观众展现一副壮丽美好的草原画卷…

十九岁的都贵玛

注:图片来源学习强国和内蒙古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