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书里有渡船
很喜欢这张照片,也很喜欢齐己的诗,“形影腾腾夕阳里,数峰危翠滴渔船。”感觉诗句描写的意境与这副图比较吻合,都是傍晚,落日,山峰,平静的湖面,孤独的小舟。
看了这副图,无不给人一种静谧之美,这种静谧,不仅让人浮想联翩,脑海里瞬间浮现出了沈从文的大作《边城》一书里渡船画面。
不同的小舟,不同的场景,然有异曲同工之妙。到了傍晚,天边的一抹夕阳将落未落时,想必都有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吧!随着夜幕降临,水面上的雾气也应该会慢慢升腾起来,形成一道浓的化不开的雾霭,而雾霭下的空气一定是湿润的吧!雾霭下的灯火也一定是若隐若现,闪闪烁烁的。
两个场景中,孤独的小舟,静谧的水面一定是远离灯火人家的缘故,灯火和水面不能相映成趣,然而水面与满天的繁星却交相辉映,一个在天上眨呀眨,一个在水面上闪呀闪!
《边城》里描写的山城叫茶峒,茶峒下有条小溪,而溪上有渡船,溪边有白塔,塔下有人家,其实只有独一户,没有第二户,这就是《边城》中女主人公翠翠和爷爷的住所。
住在这样清幽的环境里,翠翠和爷爷无疑是最快乐,白天爷爷撑渡船,15岁的翠翠或独自玩耍,或偶尔帮爷爷渡路人过河。遇到风和日丽的日子,无人过渡时,爷孙倆就坐在门前晒太阳,翠翠逗狗,爷爷吹笛;亦或爷爷讲故事,翠翠眯缝着眼睛看太阳。
这样温馨的画面,描写出了爷孙倆的小日子是安逸的,自得其乐的。
溪边的白天是热闹的,每天早上天刚刚微明,翠翠的爷爷就已起来,听到河边或对岸传来过渡声,立即条件反射站起来往溪边赶,很麻利地跳上船,把铁环挂在连接河两岸的废缆上,船上人就引手攀缘那条缆索,慢慢的牵船过对岸去。
渡船是爷爷收入的主要来源,每月公家会派人送来三斗米,七百钱,偶尔有渡船人掷几个钱在船板上,倔强的爷爷必一一捡起,硬是追赶着人家把钱塞回去,口气极严肃认真地嚷嚷着:“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这个。”那神情俨然吵嘴一般。
因此不论刮风下雨,爷爷每天在河面上往往返返,虽不是时时刻刻都忙碌,但必守在船头,不轻易离开一步,有时疲倦了,就躺在临溪的大石头上睡着了,人在对岸招手喊过渡,如果翠翠听见了,立即敏捷的跳上船,替爷爷把路人渡过小溪。
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日日重复着渡船的日子,也是极安逸的,收入虽微薄,但翠翠乖巧懂事,爷爷虽爱喝两口,不贪杯,相依为命的爷孙倆日子过的虽清贫而幸福。
可惜,女孩大了,心事自然就多了,一次端午节与傩送的偶遇彻底改变了翠翠的一生,明明相爱的两个人,因翠翠的矜持,又因傩送的哥哥也对翠翠情有独钟,最后两人阴差阳错没能走到一起,有情人没能终成眷属,也因此把爷爷的命搭进去了,真是可悲可叹。
李白的一首《三五七言·秋风词》不正是翠翠最后的写照吗?
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山城下,白塔边,“形影腾腾夕阳里,数峰危翠滴渡船”这样的场景,随着白塔倒塌,傩送离去,爷爷的离世也一并消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