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读书笔记9
我们对历史理解的最大空白。
大多数的历史书籍强调的都是伟大的思想家、英勇的战士、慈爱的圣人,以及创造力丰沛的艺术家。这些书籍对于社会结构的建立和瓦解、帝国的兴衰、科技的发明和传播,可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但对于这一切究竟怎么为个人带来快乐或造成痛苦,却是只字未提。
生物学家认为,我们的心理和情感世界其实由经过数百万年演化的生化机制所形塑。所有的心理状态(包括主观幸福感)并不是由外在因素(例如工资、社会关系或政治权利)来决定,而是由神经、神经元、突触和各种生化物质(例如血清素、多巴胺和催产素)构成的复杂系统而定。那些生化机制天生开朗的人, 一般来说都会是快乐和满足的,无论处于那一类环境中,都会比生化机制天生阴郁的人要容易快乐和满足。
那么,正如“快乐来自内心”迹句话所言,金钱、社会地位、整形手术、豪宅、握有大权的职位,这些都不会给你带来快乐,想要有长期的快乐,只能靠血清素、多巴胺和催产素吗?就像赫胥黎的反乌托邦小说《美丽新世界》里每天每个人都要服用苏麻,——一种合成药,能让人们感到快乐,都无比满足,政府以至于政府完全不用担心会爆发战争、革命、罢工或示威游行等威胁。这个世界对大多数读者来讲都是十分可怕的,比奥威尔的《1984》更让人恐惧。
如果生化机制是最终决定人们快乐的关键,妓女和瘾君子应该是世界最快乐的一批人。因为makelove和takedraw据说都是十分令人快乐的。然而快感就是快乐吗?
但大多数生物学家与不是完全只看生物这一套,虽然快乐“主要”是取决于生化机制,但心理学和社会学因素同样有其影响力。
快乐来自主观感受,但大多数人可能都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感觉和偏好可能并不可信。哲学家的不厌其烦的一句话就是:“认识你自己!”
自由主义政治的基本想法,是认为选民人个最知道好坏,不需要一个政府老大哥来告诉人民何者为善、何者为恶。现实中是这样吗?
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想法,客户永远是对的,人是理性的,可以获利所有市场信息。现实中是这样吗?
自由主义艺术的基本想法,是各花入各眼,看的人觉得美就美。广告叫我们“做就对了!”各种娱乐作品都 不断在洗脑着:“忠于自我”“倾听你自己”“顺从你的渴望”。就像卢梭的话:“我觉得好的,就是好的。我觉得坏的,就是坏的。”
大多数人太在看重自己的感受,以为快感就是快乐,其实这是大大的误解。主观感受只是电光火石的波动,每个瞬间都在改变,就像海浪一样,不论你感受到的是快感或不快,觉得生命是否有着意义,这都只是一瞬间的波动而已。大多数男性一生劳苦、终日烦忧、竞争激烈、需要不断战斗,就是没办法享受一下平静的幸福。成功、金钱这些稍纵即逝的快乐就像撒旦,引诱着人们一生为之臣服,却只能获取片刻的欢欣。
佛教认为,快乐既不是主观感受到愉悦,也不是主观觉得生命中有意义,反而是在于放下追求主观感受这件事。
人想要离苦得乐,就必须了解自己所有的主观感受都只是一瞬间的波动,而且别再追求某种感受,如此一来,虽然感受疼痛,但不再感到悲惨;虽然愉悦,但不再干扰心灵的平静。于是心灵变得一片澄明、自在。这样产生的心灵平静力量强大,那些穷极一生疯狂追求愉悦尽情的人完全难以想象。
佛教对于快乐更深刻的见解在于,真正的快乐也不在于我们的主观感受。我们如果越强调主观感受,反而就越感到苦。佛说,除了别再追求外在成就之外,同时也别再追求那些感觉良好的心里感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