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头的那棵老弯柳(一)
听村里的老人讲,那棵弯柳不知何年何月都已经存在了。奶奶初嫁到这里来的时候,那棵弯柳就已经呈老态了。每当秋风细雨时节,站在村头东望,它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守候着这个小村庄。关于它,奶奶曾经给我讲了个民国时期发生的故事。
那个时候,冯玉祥将军刚任河南省政府主席,同时祖国大地也是水深火热。我的村庄彼时已经有四五十户人家了,这四五十户人家都是一个姓,赵姓。那个时候我爷爷的爷爷已经不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了。因为那几年老天爷眷顾,虽然时政不好,但是地里面的收成还是可以糊口的。
然好景不长,约摸过了三五年,北方八省大旱,秋收荒欠,入冬后几个月内就没有丝毫雨水,村东头的麦田里的麦苗早已经是枯黄一片了,这时候,村里面大部分人家早已经断炊了,刚开始村民还是掘草根枯草拌水而食,偶尔添加些糠在里面,后来,糠也没有了,草根早已经消失殆尽,有些村民就开始动麦芽的主意了。
虽然麦芽早已枯黄,但毕竟是来年的希望。那个时候村东头有家大户人家,虽然也称不上地主,但是家里还是积攒了些许的粮食的,这户人家当让也是姓赵了。老太爷不忍心邻里们破坏麦芽这救命稻草,在与家人再三商讨之下,就在村东头的柳树下给父老乡亲每天中午发放一碗带有陈麦的清汤,这在当时已经是轰动十里八乡的善事了。
这不足为奇,话说父老乡亲每天来村东头领着不至于饿死路边的清汤,这在寒冷的冬季里一向人迹罕至的村东头顿时成了大家常去的地方。那棵栽在旱坑旁的柳树被人抚摸的次数也就增多了。
第二年,仍旧大旱。麦芽未能保住全村人的吃食,清汤依然发放者。青黄不接的时候,但凡树叶刚一发芽,就被哄抢而光。而村头的那棵柳树,却是枝繁叶茂,无人敢动,因为施汤的锅架就在其旁。
一个春天过去了,那棵柳树虽然每日迎着从东方河道里面刮来的风,村民们却发现它的枝丫却开始偏向东北了。起初人们不以为奇,但是,经秋至冬,再到腊月朔风吹来,柳树那斜刺的光秃秃的树干和枝丫,终于不能再让乡亲们沉默了,大家纷纷认为柳仙仙灵来庇佑一村生灵了。
从那个时候起啊,那棵柳树每年都会向东北方向倾斜,无论是灾年还是丰年,直到大部分树干与大地平齐。
柳树的躯干与大地平齐的那年,是驱赶走鬼子后的第二年,也同样是那年,奶奶嫁到了我们村。
人们逐渐对柳树有个另外一个尊称“老弯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