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非天赋》——如何增强创造力?
既然刻意练习的最终目标是发挥智力、实现创造,那么又该如何增强创造力呢?
创造力作为智力的高级表现形式,直接受到“建设性白日梦”和“思维模式控制力”两个有效因素的影响。
首先,什么是建设性白日梦?
科学家们把一些能让我们产生愉快和信心、且有关希望和计划的白日梦称作“建设性白日梦”。其中提到的“建设性”,就代表着对自己与未来有积极的、构建性的正向心理情绪,而非消极情绪。
风格一:想一些有趣的事情、愿望,或做一些计划;
风格二:不由自主想一些坏的、危险的、后悔的、焦虑的事情;
风格三:毫无意义的纯粹走神;
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研究人员把参与实验的人员分成两组。一组先集中注意力完成记单词等事情,再想如何使用砖头;另一组先安静地休息,想一些让自己高兴的事情,在思考如何使用砖头。实验结果表明,后一组比前一组能想出更多、更新奇的用途。也就是说,做建设性白日梦这组人的发散性思维,有高达40%的显著提升。
为什么会有这样神奇的效果?
原因在于,建设性白日梦本质上,是一种建设性的反思。不仅能提升人的发散性思维,还能帮助我们在心理上摆脱当前环境的束缚、抵御眼前的诱惑,凸显未来的意义,从而更好地管理和坚持目标。
其次,什么是思维模式的控制力?
所谓思维模式控制力,是指能够根据当前的需要,灵活自如地在不同思维模式之间进行控制和切换。考夫曼认为,在创造过程中,我们会来回反复经历发散和聚集两种截然相反的思维模式。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菲茨杰拉德曾说:“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头脑中能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想法但仍保持行动能力。”
[if !supportLists]第一,[endif]发散模式。
亦可理解为发散性思维,在完成某项任务之前,要尽量广泛的搜集素材。通过自由联想、勇于大胆试错、不断尝试从新的角度思考问题。
[if !supportLists]第二,[endif]聚合模式。
也就是想问题和做事情收敛的过程。我们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理性审视自
己的工作,按部就班的执行计划。
因此,我们想要高效率地实现某种创造,或者增强创造力,就必须能够有意识地在发散模式和聚焦模式之间灵活自如切换,以此取得最佳的平衡点。以上就是创造力受到“建设性白日梦”与“思维模式控制力”两个重要有效因素影响的情况。
不过,对创造力的认识还没有结束,现实中存在这样一种较为普遍的误解。不少人认为心理疾病与创造力具有某种直接的关联。比如,画家梵高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却画出了令人目眩神迷的伟大作品;贝多芬和狄更斯患有躁狂抑郁症,却分别成了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之一和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为消除这种误解,考夫曼解释:“心理疾病对于创造力既非必要条件,也非充分条件。”简单说,有病和有才根本没关系。
另外,瑞典学者对近20万名心理疾病患者,进行了心理疾病和创意职业关系的研究。结果显示,在这些样本中,从事创意职业的人比例并不高,没有确定统计学上的意义。这再次证明了心理疾病对于提升创造力没有直接关系,是个无效因素。
对此结论,可能你并不服气。因为现实中还存在另一种情况,确有不少人在遭遇各种不幸后变得强大,或富有创造力。或许正如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所说:“但凡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使你更强大!”
又该作何解释呢?
考夫曼研究发现,大多数人在遭到不幸后,会自动在归属感和独特性两种最基本的心理需求间寻找平衡。其中,一些人会倾向寻找归属感,另一些人却会维持独特性。当一个人更倾向于独特性需求,也就是采取违反常规的行事方式,或者像局外人一样去思考和观察时,这样的过程就会提升我们的发散性思维和认知灵活性。
因此,在挫折中成长起来的人,反而变得更强大,或者更富有创造性的真正原因,并非与心理疾病或苦难的经历有关,而是面对压力时追求独特性的心理需求。
综上所述,作为智力的高级表现形式,创造力直接受到“建设性白日梦”和“思维模式控制力”两个有效因素的影响。我们想要高效增强创造力,就必须有意识地在发散和聚焦两种模式之间做到灵活自由切换,找到最佳平衡点。同时,消除心理疾病有助于发展创造力的错误认知,明白面对压力时追求独特性的心理需求,才是提高创造力的真实原因。
通过对认知人的智力、刻意练习的正确姿势、如何增强创造力三篇文章的分享,从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1、一个人拥有怎样的天赋并不重要,在漫漫人生成长路上,个人后天的不断努力才最重要。
2、人的智力不仅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更处在动态变化之中。
3、一切动脑筋的行为,均有助于大脑的健康与发展,这也是提倡终身学习的重要原因之一。
智力会随着人的心理发展而不断进化,所以我们有必要积极主动地去发展个人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