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天性】D2/21

2019-03-02  本文已影响0人  夕夕多Amy

引子:

今天和姐姐聊天,我推荐《认知天性》这本书给她,对孩子的学习非常有帮助。我告诉他樊登老师讲他上学时的学习方法,平时的书比脸还干净,可一到考试真是让同学羡慕嫉妒恨。听完樊登老师的学习方法,姐姐连连赞道:“这确实是个好方法,我们小时候学习走了很多弯路。这个方法我要尝试在孩子的学习中。”

大家猜猜看,是什么方法呢?其实就是主动检索、考试、强化记忆。

姐姐说,通过检索可以检验所学,查漏补缺,了解自己的弱点和不足,然后有针对性的改进。同时还可以巩固知识,强化记忆。这不就刚刚契合了书中的这一段话吗?

从记忆中检索知识的两大好处?

1、告诉你什么是你知道的,什么是你不知道的,把精力放在薄弱环节的改进上;

2、回想已经学过的东西会让大脑重新巩固记忆,强化新知与已知之间的联系。


【收获】

1、被动接受VS主动参与

前者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称其为“填鸭式”的教学。

后者为目前被广泛认同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学习就是要折腾自己,我们的点滴收获都是折腾自己的结果。

因为越折腾,学习的参与度越高,和大脑神经元发生的链接越多,那我们的所学通过学以致用才能成为长在自己身上的本领。

不折腾的学习等于零!

2、学习不要贪多,重在应用!

柳井正说:所谓学习,学以致用才有意义,单纯的增加知识量的学习那只是徒劳。学不在多,而在于掌握和应用。

3、检索,测试确实是个好方法,任何知识或者技能都要通过检验才能了解学习的掌握情况。我经常在培训中增加练习,检验的环节,刚开始学员配合度并不高,可是当大家打开自己,变被动为主动参与的时候,学习的效果才慢慢流现出来。

4、关于重复,我觉得自己还没有练就学习高手的神经回路,看一遍就可以主动检索。像今天的阅读内容,通篇读了两遍,关键文字读三遍以上,才输出今天的学习内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