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生活中重要的一幕
大年三十,团年饭在中午便开始了,女儿、女婿给长辈们送上压岁包,祝福老辈健康长寿。双胞胎外孙也举起水杯道一声:祝外公外婆姨公姨婆新年好!
当鸡年的啼声即将在午夜时响起时,我对外孙涵和淳说:睡吧!初一早上我们拜年,外婆给你们包了压岁钱。长辈给晚辈的压岁钱,自然是寓意压“祟”驱邪,平安渡过一岁。可爱的涵听了立刻跪在我面前拱手磕头,我止住他说:起来,起来,明早拜年。
第二天一早,我正在厨房搓汤圆,涵睡眼朦胧地从屋里跑出来问:“外婆,好久拜年?”我用沾了汤圆面的手抚着他的小脸说:“等会汤圆做好了就拜年。”他蹦蹦跳跳地跑走了。
小孩子在期待着拜年,因为他们感到那是一个有“趣味”的仪式。
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中狐狸和小王子见面,因有了仪式,使它感到快乐。小王子问狐狸:“什么叫仪式?”狐狸说:“仪式就是使得某一日不同于其它日子,某一个小时不同于别的小时。”又说:“这也是一件被人遗忘干净了的事情。”作者借小王子和狐狸的问答讲述被大人忘掉的生活中重要的一幕:仪式。
如今物质生活丰富了,买件新衣已不再是大人、小孩心中过年的期盼;年关全家其乐融融的大扫除,也被请的清洁工代替完成;大年初一磕头拜年,也变成随便往小孩或老人手中一递,不再有慈祥和敬重的仪式感。有一年听朋友说她的妈妈过年时给外孙的压岁钱,外孙接过来随手往屋顶一抛,不知抛到哪里去了,外婆气得年夜饭也没吃好。过年团圆,照张全家福或各地聚拢的兄弟姐妹来一个合照,也在平日里拿起手机摁一下手指中省掉。我的朋友忠维曾回忆她与邻家姐妹的友情说:“童家三姐妹就像上帝手上的三颗珍珠,被上帝随手一撒,不知撒向何方,再难见面。”如今,不知朋友三姐妹是否重逢,若在过年时再见,是否能想起照一张姐妹合影,挂在墙上或嵌在像册里,留作永恒的回忆。
年三十在一起做一顿有“妈妈味“的年夜饭,也逐渐被平时里随时可在餐馆里大啜一顿美味面淡去。
年味,在生活的随便中逐渐淡化,而传统的仪式也慢慢遁去。
而我却极其怀念那曾经在我生活中、脑海中留存的珍贵仪式。
九年前的冬月,女儿出嫁了,那天天气虽冷但晴朗。十点多钟,当女儿和女婿将坐上婚车离开家时,女儿意外地拉着女婿来到曾经抚养她成长20年的外婆的灵位前,告慰拜别她亲爱的外婆。她们点燃一柱香插在香炉里,女儿娇好的面庞已有泪滴,这一幕,牢牢地定格在我记忆的画廊中,为此,我永远感激女儿的孝亲情怀。
随后,在客厅的沙发上,我们接受女儿女婿的敬茶,女婿说:“谢谢爸爸妈妈,培养这么好一个女儿,我会好好待她。”女儿也泪流满面地说:“父母养育我27年﹍﹍,余下的话融化在父女母女的哽咽和相拥中。
这样隆重而情感真挚的仪式,它永远驻留在心间,想起它就心暖如初。
婚后,女儿迎来了一双儿子,自是辛苦并快乐着。双胞胎周岁生日那天,我们给他俩举行了抓周活动,这一民间习俗,有预测小孩前途和性情的含义,同时也融入了父母长辈对儿孙的美好祝愿和舐犊之情。
客厅里铺上大垫,上面摆了听诊器、字典、尺子、搬手、印章、毛笔、银行卡、鼠标等物品,哥俩看见这些平时没见过的东西,没有马上动手,而是扫视了一圈,然后静静地坐在垫上,一会儿,淳拿了一枚印章,对我笑了笑,摆弄了一下,放下了。涵开始两次都没抓,第三次,拿起银行卡,迅速地爬走了。我们都相视而笑。这当然只是一个游戏,我想待孙们长大成人,抓周的录像记录也许会唤起他们对儿时父母长辈情感的珍贵回忆。
我们无法阻止或改变社会的进步和世事的日新月异所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更新,但是人间的亲情、爱情、友情、同窗情、邻里情等情谊却将永恒存在,庄严而味浓的仪式便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一幕,请不要错过生命中这一美好的瞬间。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