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能有几人觉,大多都是靠苦修
觉,悟,修
人还是环境的产物,如果可以忽略环境的存在,而可以随意控制自己的心境,那就已经修得挺好了,虽然超级期待可以达到那境界,毕竟是个自然人
尔等凡夫俗子,离那修为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换一个环境,就是完全不同的心境,很庆幸自己有这样的体验
在一个环境中觉得特别压抑烦闷,可能还有点暴躁,总之就是感觉自己哪哪都不对,哪哪都不爽,(当然,也有可能是和来大姨妈有那么一丢丢关系)还好自己还是有意识去调节,给自己换个环境
真的也就前面三分钟纠结一下,当我离开那个场,行走在路上,再看着绿树一棵棵从眼前略过,心情突然之间一下子就平和了,瞬间心情就轻松了起码80%,可能这中间大自然凉爽的风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也可能是车开得很快,感觉很舒服,也可能是……,反正就是没由来的,很自然的整个人就好了
前一秒还是仿佛在地狱里接受油锅火海的煎熬,下一秒就进入平行空间的佛者似的,无心无念,第一次有这么奇妙的感觉
吹了一路的风,大概就半个小时的样子,下了车,困意就掐了一下腰,瞬间顺着跑到脑门上来了,刚刚还暴躁得像盛夏的知了,秒变冬日的懒熊,眼皮子都抬不起来了
神奇的大自然,神奇的人类意识,很多人借由自然来疗愈,是绝对有道理的,若是在战火纷飞中还能镇定自若,有条不紊,那估计都是神仙下凡,拯救苍生的
活着,就是为了体验作为人的各种情绪,和各种可能,了解它,看透了,享受它。
睡觉睡觉,睡得香香的,甜甜的,美美的。
2022.08.25
续
这是昨日的感受,
还记得有次友友问我《易经》难不难,一时间我也不知道如何解释,如何形容,然后表达,想了许久后,告诉他,其实《易经》和我们小时候学思想品德课应该是差不太多的,内容很多都相同,就是一种辩证逻辑思维的学习与修炼,量变到质变,物质与意识,螺旋式上升……
其实学起来也挺容易的,就拿“家人”卦来说,我们一看到“家人”,第一反应就是自己家那几口子人,和自己那住的屋,这是最普遍的反应,
在《易经》的家人卦,就是沿着这些东西拓宽到了更多内容,或者说是它涵盖了各种可能、层次、时空、物种。
比如《易经》里的家人卦:
是从小娃娃,到中青年,到壮年,到老年,到子子孙孙
从父亲怎么做,到母亲怎么做,老人家怎么做,小娃娃怎么养
从自己家,到家族,到地域,到大家,到整体存活生物
从好的方面,到不好的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案,哪些措施延续好的结果
由家的功用,到家的组建,成员新增,壮大发展,再到家庭分化,最后家庭离散
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把我们认知边界,不断加宽拓展的一种思维逻辑,让我们更全面、复杂、有逻辑、有发展顺序地看待一件物,一个人,一个生存情境,或一件正在发生的事,有了这样的逻辑,啥都知道了,当了解得足够全面而真实的时候,自然而然就能预见接下来的各种可能
所以很多人说《易经》可以用来预知未来之事,那本来就很正常,人家宇宙运行规律都统计成了卦形,而人只是其中及其微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存在
觉是一种状态,悟是一个过程,修是一个动作
觉的状态就如:芮小丹两年后,经历了所有,加之深深思考,重新认识自己,与丁元英谈话告知,有了写作的冲动,有点可能,就该干这个
能悟到的人不多:只要不是我觉到悟到的,你就给不了我,给了我也拿不住。只有我自己觉到、悟到的,我才有可能做到,我能做到的,才是我的
悟,就是经历的一系列事+明白的那个点
修:丁元英让芮小丹置于这样一个环境中,不断地体验,从了解音响到吃饭到王明阳,从拒绝到臭蛋到无非两个人价值观不同,从职业到两次见父亲到继续求学,从前期准备到遇见一系列事儿,从开始到结局,等等,等等……
不知道自己表述清楚了木有,先将就着写着,用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来解释就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量变不一定引起质变,量变到质变还需要满足……条件,也就是我们再怎么修修修,终其一生,也不一定悟,但是我们又得有悲悯之心,劝普罗大众持续修,要给予希望,激励持续行动
最后还是通过元英与大师的诗句,来体会其中的意思,多琢磨琢磨,其意自现
原诗:
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经
一悲一喜一枯荣,哪个前生注定
改后:
悟道方知天命,修行务取真经
一生一灭一枯荣,皆有姻缘注定
修就是奔着悟去的,悟了更觉修之重要
2022.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