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有可能,不要走得太近
文|北北笑
瑞士心理学家和美学家布洛曾说,所有美的事物往往都有一点“距离”。只有这种距离恰当时,才会有所谓的美出现。比如我们说一个女人很美,是因为你没有跟她生活在一起,如果天长日久生活在一起,见证了她所有的刷牙洗脸上洗手间,或许还不如远远看着的时候美。
我见过身边很多人夸别人的老公优秀,夸别人的老婆漂亮,而这些人的老公或者老婆就真的很差劲吗?肯定不全是,只是彼此厌倦了,看对方时觉得哪儿都不好,咋看都不顺眼。
就好比两个相互喜欢的人刚在一起时,对方做什么你都觉得感动。比如对方捧着俗气的玫瑰,傻傻的在楼下等你,你觉得好感动,好浪漫。几十年过后,再去做这些事,只会觉得矫情,觉得这人真傻,真俗真烦。所以,爱或不爱,不只是人的问题,还有距离。
前段时间好朋友推荐了《生活相对论》,这个节目的立意是对当下中国年轻人的理想生活进行一个更丰富,更有深度的提取与表达。其中有一期是明道在西安雯雯家,与雯雯一家相处48小时。雯雯是个爱思考,动手能力特强的女孩,自己做了很多家用智能机器设备,虽然使用时经常出现小bug,但她始终坚信会越做越好。
当48小时即将结束时,雯雯和明道互相问对方一个问题,雯雯问明道的问题是:“如果再给你48个小时,你会选择继续跟我们度过,还是选择跟另外一家人一起相处?”明道回答他希望跟另一家人度过,他说:“美好的东西,尝试过一次就好了,第二次可能就不美好了”。
明道讲的这句话挺触动我的,在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时,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太过了,过于喜欢,过于关心,反而变得不再像最初那样美好,会让人觉得压抑,不自由了。
所以,美好的东西,学会去欣赏,去享受就好,不要纠结于是否能得到。
弗洛伊德曾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个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个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前者是距离太远,怎么也够不着,悲剧了。后者是得到了心爱的东西,距离近了,却发现自己得到的东西不过如此,以前的付出多么不值得,所以也是悲剧。
都说两个人合不合适,一起旅行一次就能看出来。旅行中的两个人,就像柴米油盐过日子般,一路走下来,不产生矛盾很难。
我每次出去,几乎都是独自一人,我想拍什么拍什么,想吃什么吃什么,想走便走,想停留也没人催我走,非常好。
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没有人可以一辈子陪谁骑马喝酒走四方。如果有缘,大家一起走上那么一段,然后留下这段美好,好吗?好的。
给我推荐《生活相对论》的那位好朋友,她在悉尼念书。我们一周互通一封邮件,聊各自的工作,学习,生活。除了邮件,其他社交软件我们几乎不用。
像微信这种社交软件,方便好用,却太费时间。别人发信息过来,不回不礼貌,回了那就得多聊几句,又是一场时间争夺战。不喜欢用微信跟人聊天,主要是怕耽误对方时间,我更喜欢细水长流的感情。
古语有云:近则不逊,远则生怨。是说人与人离得近了,就容易忽略礼节,让彼此不舒服。如果离的远了,人与人又会彼此怨恨,装什么装?如果非要在两者中选一个,我更喜欢离得远一些,因为反正两者最终都不舒服,还不如图个自在,也省了维持感情的时间和精力。
END
我是北北笑,用有趣的文字分享有趣的生活。
谢谢你喜欢我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