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上,我教孩子如何表白
部编版的八年级下册语文书上增添了很多新鲜的血液,就古诗词而言,单单是选自《诗经》的就有4首。对于我这样的伪文青来说,真的是惊喜。
寒假期间,我们学完了《关雎》和《蒹葭》,本周我们又读了《式微》和《子衿》。这么美的文字就应该在青少年的时候读。
先学《式微》,这首诗很短。然而我并没有细讲,没有去深掘诗歌的主题。读完全诗后跟学生分享了很早以前读过的一首小诗。借此来再一次印证启功先生的观点(讲《关雎》和《蒹葭》时提过):诗经是从先民的生命里长出来的。
我说,多年前,我读到一首小诗,读一遍就会背了。朗朗上口,意味深长,原以为是出自《诗经》,后来发现是清朝的。(其实是元曲,我记错了)我念给大家听,感受一下它口语化的特点: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惧君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同学们感受一下,这种幽微难言的感觉却用如此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真是汉字之美的最佳印证啊。这首诗借用女子之口表达对服兵役的丈夫的思念,真的很别致。这种“婚姻中的表白”既直接又深情。《式微》也是如此,类似于此种文体还有《君子于役》,诗中体现出的一唱三叹(或者反复)叠词等运用的特点,是诗经中常常出现的。
再读《子衿》,我突然想到了前段时间看的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里的桥段。于是,我删减情节之后,稍加修改,跟孩子们讲起了“爱情中的表白”。
在一场暗恋中,故事女主的吴小姐借菜名向心仪的赵先生表白但却遭他婉拒的情景。经典感人,古韵十足。我笑谑地望着他们说,你们想听吗?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我游走于教室的小巷过道里,观察着这些青春洋溢的脸。他们两眼发光,满心期待,我娓娓而谈:
吴小姐对赵先生爱慕已久,借助他与自己哥哥是同窗好友的关系找到一个机会做了几道美食给赵先生品尝,借机表白。
吴小姐摆出第一道菜,说:这道菜取名叫“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我解释说,其实整个句子是曹操《短歌行》里头的,他引用了诗经《子衿》。我接着说,这是一道素菜,大头油菜(也叫上海青)摆盘,晶莹剔透的青白头朝外摆成圆形,中间放一个划有星型刀口的香菇。造型美观。赵先生品尝之后,吴小姐报上菜名,并双眼含情脉脉地望着赵先生说,赵大人,你觉得我的菜做的怎么样?。你知道赵先生怎么说吗?我卖个关子继续。
赵先生听到这个菜名的时候就已经心中明了,可是心有所属的他不能接受姑娘的好意,也不能太不给面子太过于直接,于是,一场文化人之间的对白出现了:
他说,吴小姐的厨艺真是出神入化,在下食之于口感动于心,不过这盘青菜若是换成萝卜恐怕更为出色。
学生们一听,炸开了锅,都懂了。哇哦,这是在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你吴小姐不是我的菜啊。
我做了一个“嘘”的手势,孩子们安静下来后我继续说,第二道汤也有名字,叫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我点评说,这道汤,应该是广式靓汤,大火熬制,所有的心思都在奶白色的高汤里了。
孩子们吞咽口水之余也没有忘记问我答案。
赵先生尝了一口说,这道汤历经火候却回归清淡本色,我以为改成“曾经沧海难为水”更为贴切;
底下的女生已经禁不住我的讲解,大呼好残忍啊。还有一些孩子在念“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吴小姐的第三道菜是一个清蒸鱼,撒上当年晒制的桂花。所以取名为“相濡以沫”,言下之意,非常直白了。
赵大人是越吃越热,以致双颊潮红,手足无措,但是拒绝起来还是干净利落,绝不拖泥带水。他并不迎接那双火辣辣的眼睛,只是沉重地说道,至于这鱼我记得《庄子》的原文是: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不如两忘而化其道,海阔天空何必执着盘中空间。
吴小姐心有不甘,放下尊严,做最后的挣扎:做菜一门其实无关手艺高低,而在用心多少,然而做者有心,品者无意,也是一大憾事。
赵先生:在下天生愚钝,实在是辜负了吴小姐的心意,假以时日,吴小姐定能找到知音。
学生听后,大呼过瘾。掌声不觉响起,课堂就这样愉快地进行着。接下来,我反其道而行之,问学生,当你难受的时候,你怎么表达,是学着网上的句子说,蓝受香菇,还是用古诗词来表达更让你显示出文化气息呢?
那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诗词来表达我们的情绪呢?学生答案五花八门:我登临白云山顶,我可以说“一览众山小”;当我忧愁苦闷,我可以说“独怆然而涕下”;当我心情愉悦,我可以说“漫卷诗书喜欲狂”……
是啊,当你遭遇挫折时,你可以豁达的吟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当你失意时,你会像李白一样高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当你暂时失败时,你会像东坡一样潇洒: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我接着说,在古诗词的世界里,古人早已把我们的人生都写尽,这一碗鸡汤承载的是千年的智慧的沉淀,多少种情绪与感受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寄托和呼应。在读诗的过程中,我们认知、我们领悟、我们通透,最后,我们也能获得属于自己的情绪表达。所以孩子们,多读传统文化吧,让诗歌去丰盈你的生活,让汉字去美化你的人生。
此时,我小手一挥,底下的孩子抓住最后的几分钟再次品读今日的《式微》《子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