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陕西省

关于冥想的一些体会

2016-10-19  本文已影响84人  不一样的大象

两年前在清迈素贴山的青龙寺里,第一次接触冥想静修,听着僧人老师的泰式英语,连蒙带猜、照猫画虎学样子。每天不能说话听歌,不能看书写作,5点起来开始念经,7点早餐,11点午餐,然后过午不食,每天下午三点单独跟老师交流感想。其他时间可以自由选择在教室或者自己的单人房间练习冥想。有坐着、躺着、走着三种练习方法。老师说冥想的时候要感受自己的呼吸,一呼一吸,想象脑海中有一个传送带,将一个一个思绪送走,一开始经常被思绪带走也没关系,调整呼吸再来就可以。还说冥想可以培养自己的感受力,像80多岁的老太太穿针引线不用看都可以,直接一下搞定。最后走的时候老师提醒我们每周要至少做15分钟的冥想,要学会关心自己的内在。

总之都是零零散散的get到一些信息点,不足以谈什么感受的总结。刚开始冥想总容易犯困,第一天可能是旅途疲惫,几乎是全程睡下来的。但在之后,可以静坐的时间越来越长,内心也越发的平和,有时候会在教室偷偷看别人做冥想,中年亚洲妇女,留着长辫子,特别清爽有气质,像是瑜伽教练,但是从眉宇间看出她似乎不是很快乐;欧洲黄头发蓝眼睛的男子,30多岁的样子,貌似已经在这里半个多月了,因为静坐的时间太久,腿已经不能盘着坐了,就用垫了好几个坐垫,骑在上面做冥想,每次就数他练习的时间最长;还有像是欧洲人的白胡子老爷爷,很慈祥,每次吃饭会把自己的菜给年轻的小男孩拨一点;还有我隔壁屋的美国女孩儿,看起来很凶悍,还有纹身,经常听到她在下午的时候偷偷吃零食的声音......

当时刚刚结束的感觉是:以后不怕走投无路的崩溃了,至少还有这么一个地方可以作为心灵的港湾。只需要一张机票钱到清迈,然后你可以一直在这山里静静地待下去。我想有些经历是需要一段距离才能看清楚的,无意识的消化,吸收,积累。所以冥想结束之后,也没有要求自己一定得总结感悟出点什么。但是从清迈回曼谷的火车上,我感觉到内心前所未有的平和,通透,开阔,欢喜。终于不再被“要不要出国?”“要不要留在北京?”这些纠结的问题所烦扰,甚至想马上打电话给爸妈,告诉他们我想回西安,我明白了,我想去的地方其实路路通。坐在电影《泰囧》的火车里,打开窗户看着外面的美景,回忆在这里被友好相待的经历,爱上了清迈这座城市。

如果说在清迈是对冥想禅修初次感性的认识,那么投入到生活纷乱洪流之中后,我对于冥想的意义,有了更多的理解。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做自己思绪的observer,而不是reactor。对于一般人来说,无论是对于不好情绪的消化处理,还是训练自己的意志力,首先第一步就是觉察这些东西,而不是一味的陷进纷乱思绪情绪中被痛苦折磨,是什么触发了情绪按钮背后的东西?我的这些想法表达了我自己怎样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是如实的看待还是参杂了太多我的主观臆想?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半就会破除很多情绪对自己的烦扰。再进阶一步,对于想要修行的人,或者被称作有更高“灵商”的人,能在更多的时候讲自己的心安住于当下,感受没有思绪的当下。记得上一次去西园寺的时候,看到罗汉店门口坐着一个僧人在打坐,像一座山一样屹立在那里,那种“定”的气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我所向往的,所以这次西园寺的十一静修营,毫不犹豫报了名。没有什么特别的期待,喜欢那里的树、湖、僧人、还有猫。每天可以独处打坐,听师父讲讲经,空闲的时间看书写作画画也可以。

无论是宗教还是哲学,都有一个经典的问题:我是谁?至少现在我理解了身体不是我,思绪想法也不是我。佛教说的“戒定慧”是对人类本性基因的挑战,有人说释迦摩尼是最勇敢、最“叛逆”的人,我同意。也认可庆山的说法:我不接受宗教组织模式的狂热,偏激和绝对。但接受一切和智慧与领悟相关的教育和思考方式。真正的学习者关心的是生命的质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