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员工,一个做事认真但效率低,一个迟到早退但效率高,只能留一个
一、一个人认不认真是很关键,效率低并不可怕
职场中,管理人员看员工的工作表现,首先看态度,其次看能力,最后看结果。态度好、做事认真的人,说明他在意工作,能够把工作当作事业,再不济也是当作“自己的私事”一样来看待、来落实。
性格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对待工作有一个好态度,至少可以保证他认认真真地做事情。至于效率的问题,所谓“熟能生巧”,同样一个岗位、同样一份工作,干的时间长了,技能熟练了,自然而然效率就高了,大可不必苛求于眼前。
我是一名体制男,以写材料为主业。这些年,单位每次招新人,我无一例外选择那些“态度好、坐得住、善思考、愿努力”的作为合作伙伴。原因其实挺简单,写党政机关公文是个“细致活”,得“咬文嚼字”“字斟句酌”,要不,难保不出纰漏。这种情况以前被爆料过,大家有兴趣上网搜搜就知道。
我对新人的考核也很简单,交给他们同等难度的材料,让他们自由发挥。事实证明,有的人写得快,但“一快三毛”,漏洞百出,前后难以自圆其说,修改的难度大,有时候得推倒重来;有的人写得慢,但”慢工出细活“,修改的难度小,稍微加工就能用。
从管理者的角度看,效率低可能会误事,但不认真就可能会坏事儿。两害相权取其轻,我宁愿选择效率第一点的,而放弃风险大一点的。因为,效率低我有办法让他变得高起来;风险这玩意儿不好说,还是能规避尽量规避,如果能从“人”这个最核心的因素上加以规避,再好不过。
第二,一个人不遵守规则,效率再高也不堪大用
上班迟到早退,看起来是小问题,其实最能看出一个人的规则意识。啥时候上班,啥时候下班,一般都是明文规定、人人必须遵守的底线要求,底线要求都达不到,你还指望他达到高线要求,我看够呛!
举个前同事的例子:单位同时调进两个人,一个能言善辩,另一个朴实无华。印象特别深刻的是,能言善辩那位,是个典型的高智商、低情商、渣逆商,正如题主所描述的“迟到早退但效率高”。高到什么程度?写同样一份难度相当的材料,朴实无华那位可能还在仔仔细细做准备工作,比如收集素材、搭建提纲、酝酿谋篇布局,等等;而能言善辩这位可能初稿已经写出来了。
也许有人会疑惑,这不很好嘛!不过事实是,这位能言善辩的同事拿出来的材料,你要么直接用,要么直接“毙掉”,你让他改,没门儿!他敷衍一下拿过来,还那个样子。说急了,他会来一句“我就这水平”,或者“我改不了”,再或者“我这人有个毛病,改别人的东西能发现问题,改自己的东西发现不了问题”,让人很是无语。
反观朴实无华那一位,每一件事,没一个大小细节都认认真真,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慢慢推进,拿出来的东西自然“像个样子”。更重要的是,他能听得进不同意见,而且在你所提意见的基础上,能加入自己的思维,举一反三改进,一遍不行再来一遍,不遗余力,精雕细琢,反复修改,直至完全达到要求,并通过最终审核。
随着时间的推移,能言善辩且效率高的那一位,效率一如既往的高,但工作质量也一如既往地不高,始终难以上升到“独当一面”的地步;朴实无华且效率低的这一位,效率慢慢在提高,工作质量也在一步一个脚印地提高,逐渐就能独立承担一些有分量的工作任务了。
效率高,但不守规矩、不愿改变、不愿提高,这样的人一辈子都在“啃老本”,你要指望他干出多么出人意料的大事情来,估计得“打个老豆腐——等着”!
第三,真正的效率高不是看过程,而是看结果
干职场工作,有几种导向。一是目标导向。比如什么时间内完成什么事。二是过程导向。比如,到什么时间,这项工作进行到哪一步,然后再决定下一步怎么办。三是问题导向。比如,这件工作大家都没经验,先干起来再说,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遇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直至成功。四是结果导向。比如,打算用一年的时间做出一个精品项目,就按“一年时间”和“精品项目”这两个结果倒推过程,然后一步一步做起来。
在我看来,这几种导向当中,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最终效率。而其中,结果导向又更注重“时限”和“质量”这两个关键要素,也就是“既保证高效率,又保证高质量”,真正做到“又快又好”。
效率高而做事不认真的人,看起来工作推进的快,但如果只注重效率、而轻视或忽视了质量因素,很可能面临返工,再不济也是“修修补补”,反而耽误时间;效率低而做事认真的人,看起来工作推进的慢,但“只进不退”,没走回头路,没干冤枉活,干一件成一件,最终可能先过关。
以结果来衡量一个人效率高、还是效率低,我宁愿选择过程慢一点、结果一次到位的,而不愿意选择过程挺快、结果有反复的。因为,一件事反复折腾,等同于重复劳动,太烦;一件事顺顺堂堂做过去,更有利于积累经验,获得内在的价值。您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