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思绪(八十一)
2025-07-01 本文已影响0人
倚然君
按照常理,老年生活有物质保证,做到了衣食无忧,快乐指数就该直线上升。可实际状况,并不尽如人所愿,倘若精神空虚着,负面情绪还会那样。当下大多年老之人,因为特殊年代影响,读书不多,受教育程度不高,认知能力相对不强。导致紧张、焦虑、浮躁、冲动,难以得到有效控制,乐极生悲的事时有发生,严重困扰到生活质量。
人到老年不能存有“躺平”侥幸,“活到老、学到老”,并非少数人的专门用语。要想获取好的情绪价值,还得通过修身养性,通过学习、思考、借鉴,实践。明白啥好啥不好,哪对哪不对、哪该哪不该?认知问题解决了,还要落地生根、见到实效。活得好不好,不仅要有良好“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得有好的活命心态、好的生活方式。如果老想逞强、老想唯我独尊、老想占别人便宜、老想在人前人后嚼舌根,如此这等人品、人格、人态,要想活好肯定难。为什么?因为树敌太多、因为情理难容、因为人神共愤。但凡活得好的人,都拥有和谐的生态环境,求同存异、彼此包容、相互成全、其乐融融。
人要活好,也不能太自恋。人是社会的人,哪能一昧孤高自傲,万事不求人。即使在地广人稀的国度,人际交往没那么紧密,但有效社交,依然不可或缺,而且弥足珍贵。哪怕素不相识、哪怕异性初见、哪怕语言不通、哪怕肤色有别。见面笑脸如花,“How are you”、“Good morning”、“You are welcome”,瞬间拉近人与人距离,使情绪价值满满。
(本文插图街区随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