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产品思考设计今日看点

从老子的世界偷窥设计与研发

2016-09-25  本文已影响773人  彭逸之
老子 & 老乔

从多个知识体系来认知世界,获取对现象的接近本质的多形态的观点,加深对概念理解的同时,可以得到众多有趣结论。

老子曰: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出自《道德经》第十一)。

大致的意思是说:三十条车幅组成一个车轮(古制),中间没有(镂空)的地方,正是他的用处;塑造泥土制成容器,中间没有(空)的地方,正是他的用处;开凿门窗来建造房屋,中间没有(镂空)的地方,正是他的用处。所以说“有”给人以功能上的便利,“无”发挥其特征上的作用。

这个观点放到今天来看,仍然充满哲学的理性和智慧:古时候的车轮由于是木材和金属制品,中间镂空的部分起到了减震缓冲的作用,而今天的车轮不一定有镂空的轮辐间隙,却依赖胎中的空气起到了相同的作用。所以说这种“无”的意义是作用古今的。

延伸到产品的角度,“有”与“无”可以有多种形态和表述,如果把“有”看成是某个产品的主要功能和结构,那么“无”就可以理解为将原料(物料、源码、信息等)经过结构化组合后的特征体现。

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

举个例子,当我们在画一个原型或者写一段程序(没有任何功能的代码不能叫做程序)的时候,“有”与“无”的概念便相互伴随,如果产品设计、开发到位,其功能和结构便直接服务于产品的用户,而在一栋大厦建成后,那些伴随建造而产生的特征便一直存在,比如代码的性能,功能的完善程度,决定产品运维、迭代的种种性能等等。“有”被生产出来,“无”便一同产生。前者依赖于人的工作,而后者源于自然规律的作用。

从设计的角度来看,因为考虑到“有”,工作内容和流程便有了描摹和规划,因为考虑到“无”,我们可以从产品的最终形态出发,来倒逼方案的优化(当输入一定时,我们希望最终产品的“有”与“无”都在把握和预料之中)。这大概可以看做是面向对象的一种表达。

老子的“无”,本质上并不代表虚无,就好比“真空”的概念并不代表“真·什么也没有”。从现代量子场论的观点看,真空是有质量粒子的量子场的基态。从语言的角度来看,nothing并不完全等同于汉语中的“虚无”。基于对everything和nothing更进一步的理解,我们可以采取更多方式的表述来理解“有”“无”的智慧。

极简主义

从设计的角度来看,“有”可以看成是结构化的内容和视觉上的表现,“无”可以看做作品内含、印象的传达。对一件作品“有”的部分进行增删和修改,其“无”的部分也同时发生改变,以满足受众的欲望、品味、接受和认知能力的需要。对于“大道至简”的理念,不同的人会有各自的理解和把握。一部分人的观点是,所谓“减法”,不单代表内容和表现上的“简约”,更意味着形象传达方面的简约。

也许,当我们试图砍掉或增加一个新的功能或需求时,不仅要考虑直观的“有”,更要考虑客观的“无”。在享受那些“极简”作品(apple、IKEA、CK等等)固有的美感之前,先考虑“无”所发挥的作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