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分享教学

语文分享教学·19

2018-07-04  本文已影响157人  洪丰乔

4.6 生本教育——为了学生,依靠学生

顾名思义,生本教育,就是以学生为根本的教育。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曾就生本教授做过很多论述。郭教授认为,现在很多教育都是“师本”教育,即以老师为根本的教育。基本上都是为了老师好教,重在研究“教”。而教育的重心应该是学生的“学”,因此我们要多研究“学”。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学为教的主导,教为学服务。生本教育的价值观是一切为了学生;伦理观是高度尊重学生;行为观是全面依靠学生。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他们人人都可以创新。正如陶行知先生所指出的:时时是创新之时,处处是创新之地,人人是创新之人。而且学生的潜能无限,学生不仅是学习的对象,更是教育的资源。郭思乐教授除了为此写了很多论文外,还分别于2001年、2007年出版了《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两部著作。现在生本教育已经在我国的很多地方得到推广,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教育者的意志不等于被教育者的意志,教育设计不能仅仅依据教育者的意志,更重要的是应当研究被教育者的意志。”语文分享教学,吸收生本教育的营养,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服务于学生,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提倡无为而为,教少学多,最终是不教而教。把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教师乐当辅导者,平等的参与者。课堂上把能够交还给学生的统统交还给学生。从师本中走出,在生本中徜徉。语文教师从灌输者变成引导着,从知识生产者的蓝领变成知识管理者的白领,从参与化学反应的元素变成催化剂。这样才能够把学生学习的巨大能量利用和发挥出来。要知道,不是我们的学生没有学习天性,没有学习动机,而是师本教育的的确确在斫削学生的学习天性。因此,只要在语文分享教学中,远弃师本教育,追求生本教育,那么学生才会真正享受于学习,乐享于语文。

郭教授认为,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根本问题,就是以生命活动的名义舍弃了真正的生命活动,因而失去了学习者生命活动的支持。以模拟生命活动来控制生命活动的仿生教育研究——实施链扭曲了教育的本真,消解了教育发展人的根本意蕴,使教育蜕变为追求物化效应的行为。为此,必须突破旧有思维惯性的束缚,寻求新的根本性突破,即从研究怎样教到研究怎样不教,或曰实现从“仿生”到“靠生”的根本转变,才能真正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把大自然所赐予的全部教育资源调动和发挥出来,极大调动人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基础教育的新发展。而仿生的危害性,郭教授痛指如下:

⑴违背了生命的不可替代性。学生的学习是一种人的基因所蕴含的机能性的行为。教育教学提升人的成果最终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机能的反应才能实现。而学习的机能反应是依托天性的机体活动,不能取代。这就是为什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的真正主体,学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和最基本的过程。教是为了学,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服务者、导引者。一切知识和技能,归根到底是由学生学会的。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一切学习任务必须由学生自己去完成,一切目标必须由学生自己去实现,任何人都无法替代。学生的学,才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根本途径。

⑵违背了生命的不可拆解性。与生命不可拆解性相关命题是对生命的分析是不可逆的。仿生分解了人的学习、人的成长、人的活动,但是所有这些貌似科学的分拆,却不能重新拼合起来,这是因为人的学习、成长和活动,需要对人进行整体的驱动,需要有生命的整体的行为,而仿生的拆解,却远离这样的整体驱动,并且肢解了整体,当生命分解成局部的时候,就失去了生命的活性或灵性。所以生命的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局部的功能——严格说来,如果生命的局部脱离了生命自身则失去了其功能。因而对教育对象的研究或措施,总不能达到既顾及其整体而又形成局部技术的水平。人们总是热心于设计一系列的细节和知识点,来落实教育教学任务,但事实上,学习者的学习常常发生在我们的分析之前,或分析之根底处,他们将会更深入和广泛地把握要领,自行在必要的时候来实现他们的分析。也就是说,只要我们肯定生命的完整性和客观存在性,就要否定对生命的局部技术改造。

⑶违背了生命活动的不可重复性。企图用优质复制的办法实现生命的最优发展是仿生的一个愿望,但生命活动不可重复性是其所遇到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生命活动的不可重复性,同样是演化的压力形成的。环境的变化总是与生命的发展同步,这就是生命总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不断努力变化自己的原因,而其表现就是其行为的不重复性。这种不重复性还表现在,仿生可以把生命的活动表征为数量或形态的描述,但永远不能真正描写生命自身;生命活动可被记录,但它的记录始终不是现今的生动状态。勉强地用自己的刻板的方案去规范人的活动,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或者说,可能的状态是虚假的。

⑷违背了生命活动的非二元性。生命的活动是依据于大自然的,而不是由自然与社会分别决定的,因为,对儿童有意义的社会也离不开大自然。大自然规定了人的本性,自然的人性就是道,修道就是教,这实际上是把天人结合起来,阐述了教育其实是“修道”,即实质的主体是修道者——学习者,而道是率性——自由又是学习者的本性,我们唯有遵循其本性,才可让学习者真正搞好学习。

郭教授认为:三十年来,我国教育与其他各行各业一样摸着石头过河,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不断地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改革,包括对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考试内容、考试方法等等的一系列改革。可是改革的效果不够显著、学生的许多素质不但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相反还出现下滑甚至于危机的局面,的确令人深思。而师本教育,就是我国教育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怎么办呢?那就是推行生本教育。生本教育的特点有:

⑴突出学生:从矛盾论的观点来分析,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按照这个观点,在教与学这对矛盾关系之中,学是内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依据,教是外因,必须通过学这个内因才能发挥作用,生本教育的课堂完全改变传统教育中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规定每堂课老师讲话时间不超过十分钟,其余时间都交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交流体会、自主学习。

⑵突出学习:课里课外,要充分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效果。

⑶突出合作: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大众的力量是无限的,学校教育和班级授课制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交流学习,分享学习。

⑷突出探究,如何让学生学得有广度和深度,就是要引导学生一同探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啊!生本教育强调让学生自己主动的进行学习,低入口、大感受、深探究。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老师在认真倾听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点火”,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与拓展。

在具体实施上,郭思乐教师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⑴生本教育使学生获得了学习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⑵生本课堂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变“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

⑶生本管理使学生获得了自信、自尊、自爱,由“他律”变为“自律”。

⑷生本备考使学生提高了学习成绩,变“怕考”为“敢考”“爱考”。

教育教学应该以生命优势改变劣势。而我们当下通常采用所谓“木桶原理”,即发现其劣势,把“补劣”作为工作的重点,把学生看成差生,专门找你的痛处说。而生命乃是一种自组织体系,它的最显著的特征是自身某种优势的发挥,可以激扬整体生命,从而以生命的力量去解决自身劣势的问题。例如,对于在课堂作出错误回答的学生,可以说是暂时处于劣势,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其又处于优势,因为他敢于发言。只要看到和发扬其优势,就能使之改变劣势。

语文分享教学,关注个性,关注生命,就是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马列主义主义哲学也告诉我们,决定事物发展的不是外因,而是内因。孩子的成长,起到决定因素的还是孩子本身。正如古人所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生本教育,从仿生到靠生。孩子的教育,主要考学生自己。语文分享教学——绽放个性,乐享生命,和“靠生”是质同形异的一对好姊妹。

���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