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那些最美课堂

我教《阿长与山海经》

2018-07-09  本文已影响2458人  韩军在线

原题:反“正”:非血缘、非正统的伟大神力

原载《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8年6期

                                    韩军

我教《阿长与山海经》

      对鲁迅稍有了解的人,读本文,凭语感马上想到,此题此文,本应写成《妈妈与“四书五经”》。为何?鲁迅的年代,按正经传统,本应写血缘之母,而不应写“非血缘”的保姆;按中国传统,鲁迅等本应感念正统的“四书五经”,而不应是“非正统”野书《山海经》。

      骇俗的是,鲁迅写了“非血缘”的保姆,写得神似妈妈,又不是妈妈;惊异的是,鲁迅写了“非正统”的俨然“经典”野书《山海经》,却又不是历史“正经”。

      阿长确是“非血缘”的妈妈,精神之母;《山海经》确是“非正统”经典,中国浪漫文化艺术之母。长妈妈和《山海经》,都对鲁迅产生了伟大的神力。

      神力,是本文的核心词语。

    鲁迅用写妈妈的笔,写“非血缘”的阿长,用“正经”之笔,写“非正统”的《山海经》。写得诙谐、生动,却又庄严、静穆。这就是鲁迅超拔的反“正”意识。

  “非血缘”的妈妈——“神力”之母

      1,“非端正”的女子

师:形容女士端端正正,词汇有哪些?

生:美丽。淑女。优雅。端庄。漂亮。温柔。

师:写古代美女,那就是,“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这是写汉代美女刘兰芝的。那么,长妈妈的模样,外貌,是否端正呢?

生:“黄胖而矮”

生:“也生得不好看,况且颈子上还有许多炙疮疤。”

生:不端正。丑女。

师:长妈妈的举止是否端正?什么叫作举止端正呢?

“温柔贤惠、和顺谦让”“三从四德、三纲五常”“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凡为女子,先学立身,立身之法,惟务清贞。 清则身洁,贞则身荣。行莫回头,语莫掀唇。坐莫动膝,立莫摇裙。喜莫大笑,怒莫高声。内外各处,男女异群。莫窥外壁,莫出外庭。男非眷属,莫与通名。女非善淑,莫与相亲。 立身端正,方可为人。”“凡为女子,当知礼数”,“不谈私语,不听淫音”。(大唐时期清河的女子宋若莘、宋若昭姐妹所写的《女论语》)

生:举止不端正。好传播谣言。

“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

师:用《女论语》的话,是“女莫私语”。长妈妈“专谈私语”。

“切切察察”,这里,完全不合所谓的“女德”。

生:睡姿不美,不爱护小孩,摆成一个“大”字。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叫她呢,也不闻。”

生:“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

师:这里长妈妈,又违背了“女德”。

用《女论语》的话说,“行莫回头,语莫掀唇。坐莫动膝,立莫摇裙。”加一句,“躺莫全床”,或者“躺莫占床”。

睡觉摆成一个“大”字,第一,不是淑女应有的样子,不是女子应有的样子,也不是长辈的应有的样子。过分放任自己、放肆自己、由着自己。第二,不谦让孩子。不合“礼”又不合理。看管孩子,自己不能贪睡,应该对孩子尽职尽责,不应侵占孩子的空间。

同学们想一想自己小时候,自己的保姆,是否如此?

生:保姆阿姨,不贪睡,会不时看孩子是否睡得好。

师:找找,她还有一个举止,比摆成“大”字的举止,更不符合女子的贤淑形象?这个举止“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这是哪个行为?

生:脱裤子。(读相关文段)

师:女子脱裤子,大不应该。可这是长妈妈被迫的,是无可奈何的。是长毛土匪、流氓,逼着长妈妈脱裤子的呀。不脱就没命了。长妈妈在这件事情上,错在哪里呢?

生:不是体面的事,不该拿来当好事来炫耀。

生:这是长毛对女性的羞辱。被羞辱者,也不是什么神力。

师:总之,长妈妈不是美女,相貌、模样,不周正、不端正。

她切切察察、专谈私语,语言不端正;

她摆成大字,无礼又无理,行为不端正;

她宣扬脱裤子,无知,荣辱不分,观念不端正。

      2,“非庄重”的叙写师:鲁迅的笔调与态度,是否庄重呢?

首先看阿长是一位怎样的人。各填一字,她是一位()者、()者、()者。

生:她是一位长者。跟妈妈一辈的人。

生:尊者,她是鲁迅尊敬的人。

生:她是一位死者,已经去世三十年了。

师:回忆长者、尊者、死者,作者在情感态度上理应“庄重”。

第一,“死者为大”,“长者为尊”,她是像妈妈一样的长辈。

第二,“为尊者讳”,要挑选尊者优点、亮点来写,把缺点、污点隐藏起来,不能公布天下,广而告之。

可鲁迅写长妈妈的相貌“黄胖而矮”“炙疮疤”,写她“切切察察”,写她“摆成大字”,写她不分荣辱地炫耀“脱裤子”。选择的这些事,就明显不“庄重”了。

生:好像不庄重了。

生:好像故意抹黑她。都是长妈妈的缺点。

生:非常搞笑,幽默。让人捧腹大笑。

师:这就是“笑果”。这就是诙谐。与“庄重”相反的、对立面,就是诙谐。写的都是污点,写尊者、长者、死者的污点、缺点,怎能说“庄重”呢?不庄重,就是诙谐。

诙谐的“笑果”往往就是嘲讽。我们不是常听说“诙谐的嘲讽”吗?

那么,这是嘲讽吗?还是颂扬呢?

师:再看,长妈妈对于鲁迅的管教、她给鲁迅讲的一些道理,是否是长妈妈的优点、亮点、闪光点?是庄重,还是诙谐?是颂扬,还是嘲讽?

生:管束太严格,过份。“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

生:走动、拔草、翻石头,本来是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

师:孩子们动则得咎。长妈妈管孩子非常严苛。

生:鲁迅觉得长妈妈烦琐、麻烦、烦人。

“她教给我的道理还很多,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

生:这些事,没有道理,荒唐。滑稽。荒诞。

师:让鲁迅遵照这些荒唐、滑稽、荒诞的鸡毛蒜皮的要求去做,所以,他以为长妈妈是“麻烦制造者”。“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

这些事是优点、亮点、闪光点吗?不是!那么,是庄重,还是诙谐?是颂扬,还是嘲讽?

生:不是优点。好像不庄重。

生:是诙谐,可笑,像嘲讽。

师:再看,元旦恭喜吃福橘,这件事,是庄重,还是诙谐?是严肃,还是可笑?

生:仍是诙谐。

生:是可笑。长妈妈太迷信了,把吉利话信以为真。

师:仍是诙谐。是嘲讽,还是赞颂呢?还有,鲁迅几乎用尽了贬低长妈妈的词汇。 生:“憎恶”,“谋死我那隐鼠”,“最讨厌的”,“我实在不大佩服她”,“这些规矩,是我所不耐烦的”,“烦琐之至”,“非常麻烦”,“生得不好看,况且颈子上还有许多炙疮疤”,“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

师:一堆贬义词,是嘲讽,还是赞颂呢?

      3,探究“非端正”、“非庄重”

师:读完全文,读者心中阿长的形象,是滑稽、可笑、荒唐、荒诞的呢,还是庄重、可敬、可爱、可亲呢?用一句话,长妈妈是一位(  )。

生:一位心灵美丽保姆。

生:一位可爱的、温暖的妈妈。

生:一位纯朴、善良、真实的女工。

生:一位有个性、有爱心、率真的人。

师:长妈妈是正面形象,是让鲁迅温暖的形象。这就是“庄重地赞颂”。但为何写了一堆污点,一堆可笑的事,却不是“诙谐的嘲讽”呢?为什么?

生:(庄重读)“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

师:读者为何不讨厌,反而喜欢不美丽、不端正、不庄重、没文化的底层的长妈妈?

生:她给鲁迅买《山海经》。别人拿小孩的事当小事,可她把小鲁迅的事当大事,挂在心上,给他买来。实现了鲁迅的梦。

师:鲁迅的妈妈,也没拿鲁迅的事当事。阿长买《山海经》,在鲁迅看来非常伟大,意义重大,足以颠覆所有不端正、有污点的事。

生:看重孩子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保姆超越了亲妈。

生:(庄重读)“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

师:前面的事如果算缺点、污点,而后面这一件事却伟大、辉煌,一下让长妈妈的形象光亮、高大、庄严起来,把不端正、不庄重的事,都颠覆了。这件事,“泄露”了长妈妈最深处的真情——她由衷爱鲁迅、疼鲁迅、为鲁迅。这是第一点。

还有第二点吗?从阿长的身份考虑,她是一位底层的文盲女工,她身上究竟有多少温文尔雅、文化知识学养?

生:长妈妈没文化,不懂科学,她的言行,说是缺点,不如说是特点。这样写,符合下层妇女的真实身份。

师:与其说是缺点,不如说是真实特点。特点比缺点,更生动鲜活,更真实可信。着重写真实的特点,哪怕是缺点,反而是对尊者、死者、长者的尊重。“为尊者讳”,伪造优点、闪光点,更不对。这是第二点。

生:(读“女德”)“行莫回头,语莫掀唇。坐莫动膝,立莫摇裙。喜莫大笑,怒莫高声”。

师:对比“女德之人”和长妈妈,谁更健康、阳光呢?

生:长妈妈,健康、阳光、率真、自然和纯朴,又大方、解放与放松,显得真实、鲜活。

生:遵“女德”的那些阿姨,压抑、病态、扭曲、不健康,不人性、不阳光。

师:鲁迅站在“反《女论语》的对立面”,来写劳动妇女长妈妈。故意写一位“女德”对立面的人。这是第三点。

第四点,再看贬义词,“憎恶”、“最讨厌”、“我实在不大佩服”等词,是未成年小鲁迅的情绪,还是成年大鲁迅的情绪?

生:是未成年小鲁迅的贬义词。长大后,成年鲁迅和我们,会觉得这些贬义词很“萌”,很幼稚。

师:读者和成年鲁迅,回看童年,会觉得阿长一切哪怕所谓缺点,也值得褒扬,值得回忆,几乎无可贬抑。

        4,“非血缘”的妈妈师:说起妈妈,我们会想起哪些词汇呢?

  生:慈祥。温柔。善良。生身。血脉。

  生:亲切。温暖。慈爱。

  师:长妈妈不是妈妈,是保姆。哪些词语,不适合长妈妈?

  生:不是生身。没有血缘。

师:阿长,不是先天生身之母,而是后天抚育之母,精神之母。她的确起着妈妈的作用,比妈妈给鲁迅的影响更大。给了鲁迅莫大的爱、博大的精神世界。按儒家传统,鲁迅本应写母亲,但鲁迅却无一篇写生身之母的文章。而是用写母亲的笔,写了一位无血缘的精神的之母,一位辛劳的下层女工、保姆。

生:(深情读)“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鲁迅不写血缘之母,而是用对血缘之母的敬重,倾注全力、浓墨重彩写“非血缘”的女工、保姆,写成俨然一位神 。“非端正、非庄重、非血缘”,这就是鲁迅的反“正”意识、反“正”之笔。(以上是教学片段)

        鲁迅最终在说什么?他在说,非端正的(污点)、非庄重的(荒唐)、非血缘(旁系),也许是神力所在和源泉。“非血缘”的旁系,也许是神力之母。请关注、关爱那些被歧视、贬抑、压制的非端正、非庄重、非血缘的人群吧!

“非正统”的书籍——“神力”之源

    《山海经》是怎样的书?看鲁迅带褒贬的叙述:“自然是有的”,指“制艺和试帖诗”的“四书五经”和八股文,都是“正统”书。因正统而充斥各处。鲁迅对正统书不感兴趣。“但我却”,表达了对它们的不屑。鲁迅“最爱看”的,是“不正统”的《花镜》等农艺“绘图书”。“渴慕”并孜孜以求的,是《山海经》。“但我却只…,看见过…,还有…。我那时最爱看的是…”“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如此褒贬,表明了自己的对“不正统”书的“渴慕”与对“正统书”的厌恶、不屑。这是鲁迅的“反‘正’之眼”、“反‘正’之笔”。

      1,“非雅观”的书籍

      鲁迅写“最爱的书”《山海经》又用了“反‘正’之笔”。《山海经》装帧,粗陋。“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低劣而粗制滥造。

        2,“非人类”的内容

      《山海经》内容,更“反‘正’”,都是“非人”,千奇百怪的动物。“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就是一本妄诞之书,故事虚妄,思想荒诞,简直是野书。

      3,“非正统”的文化

    所谓“正统”的书,应是“四书五经”仕途经济之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道德伦理之书。而《山海经》,是“四书五经”之外的名副其实的“绘图”之书,“非正统”的书。

      鲁迅为何推崇“不正统”的书,讨厌“正统”书?不写正统典籍,而是倾注热情,用敬仰宗教典籍的神圣情感,浓墨重彩写“非正统”野书?这就是鲁迅的反“正”意识。当然,鲁迅更具有一贯的反“正”人格。

      第一,《山海经》是中国浪漫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第二,《山海经》的瑰奇想像、神奇故事、浪漫夸张,滋养了后世几千年的中国文化艺术。没有《山海经》,就没有绵延后世几千年的中国艺术的浪漫素质。《山海经》是中国艺术之母。第三,《山海经》影响了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绘画,没有《山海经》,就没有鲁迅。《山海经》是鲁迅的文化与思想之母。

      鲁迅或许告诉读者,非雅观(粗劣)、非人类(妄诞)、非正统(旁系),往往是神力所在、神力之源。“非血缘”的旁系,才是神力之母。一切自以为“正”者、标榜为“正”者、划定为“正”者,可能是虚伪、腐朽、生命力枯竭的,日薄西山的。

      阿长与《山海经》形成互文

      长妈妈,相对母亲,属于伦理的“旁系”。《山海经》,相对“四书五经”,属于中国正统文化的“旁系”。在此意义上,鲁迅把阿长与《山海经》,放到一起,形成“链接”,别有深意寄托,形成互文。

      1,阿长就是《山海经》

      阿长,不是达官、贵人,也不是尊女德楷模,甚至不是亲戚。阿长言行,几乎全不端正。

      第一,阿长“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似编“谣言”段子。《山海经》本就是平民如此口口编纂、集体创作。

      第二,阿长迷执懵懂信仰,迷信福橘和初一吉利话。《山海经》也是写远古人的懵懂信仰。

      第三,阿长的观念,近于异端邪说、怪力乱神,却满溢魅惑与神力,“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 ”,“脱裤子迎击大炮”。观念与《山海经》相通。

      2,《山海经》就是阿长

    《山海经》为代表的绘画、神话书,不是中国血脉相传的儒家文化,而是旁系文化。

      第一,《山海经》充满稀奇荒诞的怪力乱神。而阿长所讲的道理,也是稀奇荒诞的怪力乱神。

      第二,《山海经》处于不正统的文化地位,阿长也是非血缘的妈妈。

      第三,《山海经》外在朴拙、粗陋、不雅正、不庄重,然而内在瑰丽、神奇、伟大。阿长同样愚拙、不端正、不庄重,然而内心却有真爱、大爱,尤其是超越血缘的博爱。

      长妈妈这样的民间百姓,给予鲁迅等文人以不竭的精神滋养和动力。《山海经》充满“野力”、“蛮力”的原始思想和审美,给予鲁迅摧枯拉朽般的思想启蒙和审美启示。因而,鲁迅隐隐告知人们:神力与美,在民间,在田野,在原始的神奇。而一切源于官的、权的、乖巧的,一切专制划定为“正”的事物,都可能是腐朽的、没有活力的。

  反“正”:一种现代意识和眼光

      反“正”,在鲁迅那里首先是一种革命意识、一股反封建的现代潮流、一种惊世骇俗的审美之眼。反“正”开启的,是一段伟大、现代的历史。五四诞生的现代文化,根本上就是一种反“正”文化和异端、叛逆文化。至今百年多的中国历史,正处于反“正”之中。反“正”,就是反封建。

      所谓正面、正统、正经、正道,往往是专制官方、无知无畏的专制意识者,人为强力规定。强定为“正”者,往往最不正。强定一种思想、事物为正,也就剿杀了所有异端、旁系。倾情关注被歪曲、忽视、压制的异端与非正,那里有着巨大而丰富的神力。这就是现代意识!

        鲁迅一生,致力反“正”。异端、“非正”,才造成活力,才是不竭的神力、活力之源。只有警惕“正”,反“正”,不断吸纳“非正”、异端和旁系,才能保持一切生物的旺盛、鲜活的神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