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辞长作曾厝人

2020-03-01  本文已影响0人  苦寒潇湘

不辞长作曾厝人

文/苦寒潇湘

宋人苏轼在“日啖荔枝三百颗”后,不禁发出“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感慨。也许多年以来我并没有;理解岭南一物竟然能吸引苏轼之情,直到我来到曾厝垵,一个背包,几个队友,流连其中,不能自已,当我离开的那一刻,也不禁发出“不辞长作曾厝人”的概叹。千年前、千年后,如驹过隙,不同景,却同情。

人们常说“一个人的曾厝垵,一群人的鼓浪屿”,鼓浪屿太热闹了,以至于几近繁杂,裹挟着人流行进,让人没法歇下脚步,聆听老建筑诉说一段沧桑。与鼓浪屿相比,曾厝垵少了一分喧嚣,多了一份静谧。在这里,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别称——文艺青年。行走在五街十八巷,我们随处可见闽南渔村文化的遗迹;“涨海声中百船发”的场景已然走进历史长廊,留下处处遗迹,诉说当年的辉煌,渔船走了,“文青”来了,来自厦门本地的、福建的、乃至全国各地的年轻人,带着梦想来到这里。古大厝是他们奋斗的阵地,街头巷尾是他们创作的舞台。这里有雨天不开门的“晴天见”,有打开窗就收下一扇海的“蓝色小屋”。路过的墙面都被涂鸦,连防火栓也被涂上彩绘。村委会的告示栏贴着微电影的演出海报。天南地北的年轻人戴着草帽、穿着长裙、拖着皮箱、拿着地图,用惊喜的眼神打量着这里的房前屋后,而他们也成了曾厝垵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这里有“两亩绿地、三只狗、四层别墅,偌大的庭院绿意充盈;一杯清茶、三五好友、七嘴八舌,人生可以很随意”的来自台北的马克,在曾厝垵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在这里,积聚着文青的魅力,连空气都弥漫着文艺气息。

“当夜幕降临,月亮高升时,独坐庭院,一杯小酒,三两花生,对月畅饮,岂不妙哉”。偶遇的文青如是言。令我痴醉,也使我觉醒,我不禁惊叹“这不正是我想要的生活吗?”现实的忙碌如同黑夜,让我看不到生活的情趣,学着停下脚步,歇歇脚,看看天,一轮明月正当空。或许再来一杯小酒,邀月对饮,让自己也过一把文青瘾,逃避现实的烦恼。

行走于曾厝垵,让我第一次感受到生活中也有如此意趣。缘于这次实践,让我有机会走近曾厝垵,留恋其中,令我忘返,不禁概叹“不辞长作曾厝人”。

注:本随笔写于2015年夏天,厦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