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性善恶的源头

2018-10-04  本文已影响0人  赤赤赤赤赤

  在学习孟子时,我第一个接触的观点叫做性善论。从刚开始我就发现性善论为何会遭遇如此多人的诋毁,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许多人认为人性本恶膏子则认为人性无善恶我们都应明白当一个人站在一种极端的思想中一定是不对的他的思想中肯定充满了漏洞。

        在这里我想先阐述荀子所认为的人性本咯,人性的恶体现在人生来就有的欲望和动物性的本能上,就如同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你若不给她吃奶,她咋必定会哭?这难道不是人性的恶吗?与生俱来的一种天性,人的最底层的需要正成为了人性恶的源泉。在给出的材料中,一场由学生,教师以及相关领导构成的文艺汇演,一场大火打破了一切。那时在场的一位领导竟喊道,不要动,让领导先走,到了最后,所有在场的领导及工作人员竟全部逃出儿孩子与老师们一大半死于火海之中。在那里高喊让领导先走的领导是恶的,他的人性在那一刻透出了恶的一面。我想起经济学中的一个基础理论,叫做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换一个角度来说,人性就是自私的在某一时刻,人的所作所为一定会向着自己。就如同那个领导一样当然它想活下去,更何况那可能是一位位高权重的一把手呢,这是人的需求-活下去也是人的生物性一面,动物当遇到危险时也会直接选择逃,对此我抱以一种理解的态度,谁不是人呢?学生和领导一样都想要第一时间跑离这里。所以我认为恶的本质是人的动物性,生而为人,这一种动物的第一属性,我们所有的欲望,本能也全都来之于此。

        但孟子说的姓单又是什么?孟子却提出人性向善,犹水之就下,人性本来就是向善的,甚至说性者,生也。性善是生而有之的特性,其实这就是人之为人的那一种特性,它不是人类底层的事物了,人为什么会被称之为人,便是如此。性善体现的是人的主体性与自由性,人的自由是加以控制的,不代表放纵与消沉就如同自我实现的自由人。这也可以说是一种道德观,这里所提到的道德不是我们当下所提出的素质讲文明等,而是真正的道,如孔子所说,朝闻道,夕死可以。得便代表一切好的事物,如得行人得在中国人的眼中,尤其是孟子代表儒家传统文化里的仁义礼智信。孟子把这些东西作为人性,人性的本性是美好的前常与人的天性,但未经后天的培育和激发。“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櫱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孟子将人性化作树的生长,得其养则长,不得则失,还是说在于修炼才可以达到许多古代的大儒不也正是如此,但当追求时一定是那球球给德仁孟子更是多次认同这个观点,又说道求则得之,舍则失之箭用稀哲来说,这更是如同人的理性层面。回到先前的材料中去看,当大火烧开,第一个冲进去救人的校长于老师,他们放弃了自己的生命,站在了更高的档。层面上这就是姓单啊人性向善走到了舍己救人那为何大多数老师是这样而非领导呢我想这就如同于培育与成长了吧老师是往往比那些所谓的领导充满知识也可以说是道德的领导签天处于官场处处勾心斗角其实早就失去人性的善良与纯真。

        当性善与性恶碰撞在一起才是本源的人类,我们都说人是一种动物,但又不同的是具有自由性,当汶川地震后,范老师的所作所为是每个人都情有可原的,谁不是如此呢?本能与欲望同在,这两者又在无时不刻压制人性的善,但一个真正的有自由意志的自由人在危难的时刻或许会挺身而出,发扬自己的人性的善,无论善或不善其实全都取决于内心。

        仁义礼智是善的一种体现,而所有人的本性中都含有善,天性即是善。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知晓,人带着欲望和需求,这就是所谓的善恶本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